一个女孩儿跟父母抱怨,“老师说颜值即一切,你看我的大鼻子太丑了,我的人生都没有希望了。”父母立即反驳,“你长得很可爱呀,我没有觉得你长得不好看。你们老师三观实在太不正了。”但是孩子依然纠结在自己的颜值问题中,好像无论父母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一个女孩因为高考没有上到自己理想的大学,抑郁了。经过住院治疗回家的孩子作息不规律,父母劝她调整一下,女孩怼父母,“你不知道我现在是抑郁状态吗?”父母张口结舌。
我们跟孩子的交流很多时候就处于这样的状态,孩子钻牛角尖了,你想赶紧拖着他走出来,但是好像无济于事。
就好像父母是在一条轨道上,孩子是在一条轨道上。各有各的逻辑,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
但这个时候何妨换一种思路。我们干脆就走到孩子的那个轨道上去。用他的逻辑思考,看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比如孩子纠结颜值的那个问题。就假设老师说的“颜值即一切”是成立的,那么没有颜值的人,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希望了,那么这个社会的考核标准就变成了颜值,那学校的设立又有什么意义?那是不是颜值高的人就全部在这个社会的上流阶层?
比如抑郁症状经过治疗大大缓解的孩子,父母不妨认可孩子,你现在确实是在抑郁中,你是一直在这种状态中呆着呢,还是自己去做出一些改变和调整?如果你一直呆在抑郁中,你的理想和目标会实现吗?如果你不把抑郁看成一个障碍,会不会有所不同?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不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带着孩子去分析去看清真相。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抉择。掌握更多真实的信息,孩子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正确的决定。
当孩子想回避和逃避问题的时候,父母一针见血指出真相,让孩子没办法继续逃避,不得不面对。
父母如果只是简单的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他就会认为父母是在掌控他,会激起孩子内心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