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法庭陪审了一个离婚案件,主角是两个90后的年轻人(男90年,女95年),他们通过网络平台“陌陌”认识(16年底),交往,热恋,结婚(17年2月领证,3月办酒席),矛盾分居(17年4月),关系破裂(17年5月),离婚(17年8.23开庭)。
原告为男方,要求离婚并返还礼金,理由是结婚时间短,女方出走,无法联系,不是事实婚姻。还请了两个证人说明当时礼金为16万元,还有支付各种结婚费用总计17万多。
被告为女方,觉得两人有复合的可能,坚决不离婚,并说与男方都是小矛盾,觉得男方想结婚就结婚想离婚就离婚,自己没面子很受伤。
法庭上控辩双方律师摆证据,请证人,讲法律,唇枪舌剑,主要围绕两点:一是双方感情是否破裂,是否有复合的可能。二是礼金的界定,婚礼开支及礼金分配处理。
进入调解阶段,作为人民陪审员我采用共情力交流方式,让双方充分换位思考。
先请来女方,站在女方角度,我们认为这段婚姻感情基础很薄弱,男方这么坚决离婚,还有与男方家人对簿公堂,感情有了隔阂,假如复合对家庭生活会有影响,也不会幸福,另外考虑女方年龄小,也没有孩子牵绊,我们建议离婚。考虑结婚时间短,男方为筹办婚礼花了20多万,把礼金作为小夫妻的共同财产进行合理分配,退还部分给男方,这样男方也好接受。
接下来请男方,我问男方,女方极力想挽回婚姻,有复合的可能吗?男方果断说没有。作为男方父母,筹办一场婚礼花费巨资,而且时间短闹离婚,又没有孙子,现在是没了媳妇又没钱,觉得损失大。确定没有复合的可能,接下来就谈礼金作为共同财产怎么分配的问题。我们认为礼金作为父母对新婚夫妇的赠与,结婚虽然时间短暂,但要求退还全部礼金,不合法律规定,这部分礼金大多数花费在婚礼中,剩余部分作为夫妻公共财产,给予分配。
双方在不断调解中,为了礼金的分配,开展了讨价还价的拉锯战······
在调解案件中也有很多感触:
1.90后对情感,对婚姻的态度,刷新了我的观念,一言不合说离就离。在父母那一辈,生存环境艰苦,他们可能终其一生也没能产生爱情,却在漫长的岁月和儿女的血脉羁绊中,熬出了亲情。而大批90后,他们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和快乐,当他们感觉到婚姻出现问题,难以为继时,不会委曲求全,最终会选择结束婚姻。闪婚闪离也冲击着我们的婚姻制度。
2.家庭婚姻生活是一门大学问,需要不断修炼。如何处理配偶关系?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如何处理与长辈的关系?家人间如何沟通?如何处理矛盾?如何进行家庭理财?婚姻出现问题的不良征兆:当用苛刻讽刺开始沟通,批评鄙视对方,被鄙视方辩护,开始冷战(男人选择),情绪淹没(摔东西),身体指标血压身高心跳加快,失败的情感修复,双方对婚姻只有糟糕的回忆!
3.那要怎么改善婚姻关系:
不断更新完善对配偶的了解,多沟通多了解,爱来自于了解。培养相互喜爱和赞美。爱是一个动词,当感觉不爱的时候就去爱,多去赞赏对方,双方表达喜爱,表扬他并说为什么。彼此接近互相靠近,要求配偶一块做一些事。
4.作为教师,建议学校在青春期开设一些男生女生课程,在应试教育的当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几乎空白。想起全国知名班主任钟杰老师的男生女生课程,如果青春期的男女生能上过这些课,那对情感选择,婚姻生活都会有很多的帮助。建议在领结婚证之前,开设一些家庭生活教育和亲子教育课程,让90后们对家庭婚姻生活更慎重。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写道: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其实,要想让彼此在婚姻中都得到满足和幸福,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的。成功时给与掌声,沮丧时提供慰藉,孤单时给予陪伴,相互扶持,彼此迁就,就算路途艰难,依然同心同德,甘苦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