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觉睡到6:40。
连续三天4:40的早起,今天中断了,而这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事实上,能持续三天,已经出乎我预料了。要知道,这早起的三天,我每晚只睡5个小时,“起不来”迟早会到来。
这三个早上,生物钟的影响,我自然醒来。
起床,一系列清醒动作过后,开始我最想做的一件事:阅读。读读,停停,想想,写写。等我停下来时,已经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收拾好书桌,把女儿早晨要读的绘本拿出来。稍微活动一下身体,等着女儿醒来。女儿每次醒来,都会特别粘我,这是属于我俩的“唤醒时刻”。
这三天晚上,没有任何睡意,我任由自己睡不着,还窃喜,正好又可以做点什么事情了,这又是多出来的几个小时呀。
事实上,产出并不高效,整理好一家人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日更一篇文,为第二天的朋友圈构思一个小作文,以及制作一张图。
这几乎就是全部了,剩下的时候,翻翻手机,听听音频课。越夜越清醒呀。到了不得已得赶紧睡觉的时间,反反复复好久才来了睡意。
好的,今天的中断,是一个契机,来一个反省复盘吧。
1,我为什么要早起?想拥有“额外的”时间,来做最想做的事:读书。
2,为了早起,我需要做什么准备?
首先,调整好作息,早起一定要早睡。到了自己设定的睡觉时间,就躺下,闭上眼睛,来一段冥想是再好不过了。
其次,做好第二天上午的计划和清单。我发现,如果我跟认真地做了清单,第二天的执行很大概率会执行下来。
然后,把以前晚上经常完成的事情,分散到白天的碎片化时间里。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日更。
最后,事情安排七八分满即可,给自己留点“发呆”或“懒散”的片刻。
这三天早起的经历太愉快了,这是个值得花时间、花心思养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