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一只猫曾说过“一本书读十遍”。李海峰老师说“我不怕一个一年读300本书的人,我怕一个一本书读300遍的人”。现实生活中,我没有见过一年读300本书的人,也没有见过一本读300遍的人。以前我不会相信这样的人存在,进入社群以后,虽然没有遇到,但是我相信有这样的人。
看完《书都不会,你还想成功》这本书后,曾一度陷入“一年读100本书”的焦虑,盘算着3天一本书、一年100本书,这么快的速度达不到,放低要求一年50本书,最终一周一本书也没有读不完,完全焦虑地不知道怎么办。
一周一本书囫囵吞枣得啃过几次,在朋友提起的时候,我会说“这本书我也看过”,但是书的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非常惭愧。和朋友打趣道,我看书,不在“看”,重在“过”。那其实是荒废时间,比低水平的努力还浪费精力。
后来,调整看书进度,静看细看书,不看完一本书,不开一本新书,快的时候两三天一本书,慢的时候一月一本书。有一段时间集中阅读时间管理类的书籍,收获比较大。那次找来了自己能找到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十几本书,从简单的技巧应用到理论,由浅入深地看,对比整合,边读边实践,学到了一些适合的时间管理的方法,养成了早起习惯,找了时间黑洞,提高了时间利用率。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学以致用”,第一次体会到阅读可以改变生活。第一次明白书上的道理,不只是道理,事实可以应用到生活。
在这之前,看书只是看书,偶尔和别人闲聊而已。这次良好的阅读体验,让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致用类书籍。阅读中学会了思考“为我所用”,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虽然有好的阅读体验,但是,我还是不会看书,只会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如果看完了,想到一些内容最多查询一下而已。学习了才女龙女对《为什么一本好书需要读十遍以上?》才知道原来可以这么阅读。龙女一天一本书读十遍的境界达不到,读后有以下体验。
一、读书要经典
一直以来书读得不多,也不会选书。听说什么书比较好,就看什么书。后来买了樊登读书会,听过的书中比较喜欢的,买回家,而买书的速度超过读书的速度。读书读经典,也要适合自己,读得下去。有些经典可能,这个阶段还不适合读,就先放弃,不急着啃,另选其他。《穷查理宝典》是本好书,读过一些内容,但是很多内容概念难以理解,读不下,“想睡”,就放弃了。如果是一个专门领域的,能从技术到理论找到的书囤一起,从简单可以理解的书开始读到理论的,由表及里,能轻松阅读。不然一开始就很专业的概念,难以理解,容易晕。
二、慢是为了快
曾经快翻,现在慢看,我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读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最多在看到书目录的时候,偶尔思考一下“看着这个字面理解的目录,我会怎么想”。我应该尝试多种阅读方法,也许会有好的收获。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可能会阅读得比较慢,但是可能会思考地更深入,对本认识地更深刻,才是真正的学到。
三、批判性阅读
这个是在熟悉书本过程后的一个大的跨越,需要一定阅读量和人生经历、思考基础之上才能达到的。其实,重要的观点,可以多思考,多举例,才会有新的收获。曾经看到《异类》要训练10000小时,只是简单相信需要练习10000小时。甚至在司法考试过程中,计算过有没有花10000小时在这个课题中。看了《刻意练习》才知道,10000小时其实是个伪命题,刻意练习才可信度更高。
我是"水清亦有鱼"写作特训班的016——缪林含(第9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