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注意力漂移
注意力漂移,是我杜撰的一个词,用来作为“注意力集中”的反义词 —— 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注意力不集中”,而是…… 而是更令人恼火的一个现象:
“注意力所集中的焦点总是不断被自己偷偷换掉……”
注意力漂移不是能杜绝的现象,但必须在关键时刻有所应对……
在罗列并比较众多策略之后,我选了一个看起来最不相干,却最本质的策略:
把“全面完整” 放到最高优先级。
而后,这些年全靠这个策略挺了过来……
当我想做什么事儿的时候,或者想学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会投入一定的时间去琢磨,这个事儿或者这个东西,要做得全面完整,或者要学得全面完整,那都应该做什么呢?在思考如此严肃的问题的时候,我还是习惯用纸和笔,写写画画 —— 迄今为止没有找到合适的电子设备和软件替代。
我买笔记本,不是为了记笔记的,因为记笔记这个东西,实在是在电脑上做更方便,许多年前开始就是如此了。我的笔记本主要用来做一件事儿:
罗列整理那些为了做到“全面完整”而必须优先做的事。
用列表也好、或者用图表也罢,反正都是要不断整理修订的,而它的存在,给了我一个优先级:
除了这上面罗列的这些东西之外,在当前时间段,别的都不如它们重要。
一旦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这上面的关键之时,一旦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漂移到其它当前并不重要的事项上,就马上纠正。
谁都知道应该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可问题在于,如何判断“是否重要”呢?全面完整这四个字就会给我指引。
一方面,是用全面完整来保持自己对重要事情的关注,另外一方面,还需要提高对抗不相关完美诱惑的能力。
如何成为优秀沟通者
对沟通能力进行“刻意练习” 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呢?其实还是你已经知道的: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讲课、写教程,甚至写书 —— 这是最高效的提升沟通能力的刻意练习手段。
绝大多数手艺都是这样的:
原理很简单,精湛与否取决于重复的次数。
入门
内容第一
无论是平日里讲话、还是台上讲课,抑或是写篇文章、写本书,永远都是内容第一,至于形式,并非不重要,但绝对不能喧宾夺主。
通常,我们用“干货”来描述内容的重要性。第一步就是准备干货,至于修辞啊、笑点啊、酷炫幻灯片啊等等等等,都必须是次要的,否则就是喧宾夺主。干货不够好,其它的做得越多、越好,最终越是容易露怯 —— 这很可怕。
所以,在你还没有确定自己值得讲、别人值得听的内容的情况下,就去学习如何制作幻灯片,在我看来完全是浪费时间。
使用工具的技巧之一,就是用最朴素的方法使用最好的工具,这样成本最低效果最好。所以,我在讲课、讲演的时候,通常就只用最简单的模版,空白、单色背景那种,而后一页里只写一句话 ——
就是接下来三五分钟里我要讲的重点(甚至干脆只是标题)…… 这样的幻灯片,我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做完。而后,我的所有时间精力都放在精心准备内容上去了。高效、低成本。
做事不分轻重,这不对。
内容质量
内容第一,就决定了另外一个事实:
不要讲或写你并不擅长的事。
换句话说,不要分享你做得不够好、做得不够精的手艺。讲课也好、写书也罢,都是分享。分享的意思是说,你有别人想要的东西 —— 别人想要的,就是他们学不好、做不好的东西…… 若是你自己手艺不强,手艺不精,其实就没什么可分享的,就算你想“分享”,别人也不要。
你值得讲,别人值得听的,一定是你做得比别人更好的东西,就这么简单。
所以,在自己磨练手艺的时候,可以同时磨练沟通能力;然而,一旦需要讲,需要写,那么就说明,你自己确信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比别人更精,所以,你值得讲,所以,人家值得听。
一旦你确定自己有值得讲、人家值得听的东西,那么,内容质量的第一要素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要注意哪些呢?只需要关注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就可以了:
重点突出
例证生动
消除歧义
内容组织
只有一个重点的时候,其实并不需要组织;但,若是有一个以上的重点,那么这些重点之间会产生逻辑关系:
并列
递进
转折
在讲演、讲课、写教程、写非小说类书籍的时候,最有效的组织方式竟然是最简单的,并且只有一个:
层层递进
另外一个建议是:
3是重点数量的极限
进阶
一个学会了就够用,却也是最简单、最直接,然而又最有效的手段:
输送价值观
而所谓的价值观,定义很简单:
你的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比什么更重要。
大家都寿命很长,所以别骗人,因为早晚会露馅……
千万别扭曲了自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另外一件事是确定的:
分享多了,就自然进步了……
在求知的领域里,分享得越多,进步越快,且社交有效性提高得更多。
高级
无论什么手艺,大多数人都可以入门、少数人可以进阶…… 再往后,就通常被认为是个人“造化”了。
这里所谓的“造化”,指的应该是一个人的“融会贯通的能力” —— 有“造化”的人,不过是把大量其他领域里的技能、技巧、甚至手艺学来而后应用到自己的手艺之中……就这么简单。
有这种能力的人,普遍有两个特征:
他们自学很多看起来不相干的手艺
他们对自己的手艺充满尊重与热爱
想再进一步,靠的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东西 —— 那就是尊重与热爱。
Love is the power.
没有什么比“热爱”和“尊重”更为高级的了。就这样。
自学者的终点
…… 磨练自学手艺的你,早晚会遇到这种情况:
必须学会一个没人教、没人带,甚至没有书可参考的技能。
刻意思考:这东西我还能用在哪儿呢?
于是,我们终于可以好好总结一下了:
你一定要想办法启动自学,否则你没有未来;
你把自学当作一门手艺,长期反复磨练它;
你懂得学、练、用、造各个阶段之间的不同,以及针对每个阶段的对应策略;
面对“过早引用”过多的世界,你有你的应对方式;
你会“囫囵吞枣”,你会“重复重复再重复”,你深刻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以后你最擅长的技能之一就是拆解拆解再拆解;
你用你的拆解手艺把所有遇到的难点都拆解成能搞定的小任务;
自学任何一门手艺之前你都不会去问“有什么用”,而是清楚地知道,无论是什么只要学会了就只能也必然天天去用;
你没有刚需幻觉,你也没有时间幻觉,你更没有困难幻觉,反正你就是相对更清醒;
不管你新学什么手艺,你都知道只要假以时日你就肯定能做好,因为所有的手艺精湛,靠的只不过是充足的预算;
你知道如何不浪费生命,因为只要不是在刻意练习、不是在刻意思考,那就是在“混时间”;
你总是在琢磨你能做个什么新作品;
你刻意地使用你的作品作为有效社交工具,也用作品去过滤无效社交;
你乐于分享,乐于阅读也更乐于写作 —— 因为这世界怎么帮助你的,你就想着
要怎样回报;
你把全面和完整当作最高衡量标准,也用这个标准去克制、应对自己的注意力漂移;
你会不断自学新的手艺,因为你越来越理解单一技能的脆弱,越来越理解多项技能的综合威力;
你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它是你最喜欢的“书”,而Google 是你最好的朋友 ——他总是能帮你找到更好的老师;
偶尔,你会学会没人教、没人带、甚至没书可参考的手艺,别人都说你“悟性”高,可你自己清楚地知道那其实是怎么回事儿;
你越来越明白,其实没什么“秘密”,越简单、越朴素的道理越值得重视;
你发现你用来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多 —— 准确地讲,是“琢磨”…… 只不过是因为你真会琢磨了 —— 你很清楚你应该花时间琢磨的是什么。
没有人教过我怎么写一本长销书(而不仅仅是畅销书),这显然是我通过自学习得的能力 —— 我也只能把自己当作老师教自己,这是不得已。然而,不得不的选择同样常常能给我带来好运…… 甚至,它也不是我通过阅读哪本书习得的能力 —— 因为这方面还真的没什么靠谱的书籍。
然而,我竟然学会了 —— 靠什么?靠的就是上面说的那点事儿而已。
“秘密”是什么?说出来后,你听起来肯定是感觉“太简单了”乃至于“有点不像真的”…… 每次,我都很认真的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我要写的内容,的确是正确的吗?
我要写的内容,确实会对读者有用吗?
有什么内容是必须有的、应该有的?
我写的这个内容,十年后人们再看,还会觉得跟新的一样有用嘛?
我的书名,就那么放在那里,会直接让买家产生不由自主购买的吸引力吗?
一旦这几个问题我有了清楚的答案,我就知道,我有能力制作一本新的长销书了 —— 真的没有什么
人生苦长,无需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