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G 吉诺特博士的教育经典之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越读,越是歉疚;越读,越多反思,读到最后,心中的感慨化为4个字:相“读”恨晚。没想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有这么多值得好好研究和学习的地方。我感悟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语言应该简洁清晰,就事论事。
这一要求看起来简单,但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当中却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特别是学生在调皮捣蛋或者屡教不改的时候。
回顾一下自己,特别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碰到这样的场景,可能首先就会是冲着学生大发雷霆,然后再是一通指责批评,弄得学生不是惭愧就是对抗,耽误彼此的时间,问题可能还没解决,最后还落得个师生关系疏远的后果。伤人又伤已又低效。
面对这种情况,吉诺特博士这样写道:“他(指老师)无需假装耐心,也不必在心生厌恶的时候还要装得伪善。”老师可以“描述他所看见的,他所感受的以及他所期望的。他可以通过运用“我”的语言来保护自己和学生。”比如:“我很生气”“这太让我生气了”“我对此非常愤怒”。
来看书中的例子:
一个孩子把颜料弄洒了,老师可以说:“噢,我看见颜料洒了,我们得弄些水和抹布过来。”
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衣冠不整地来到学校,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衣服皱巴巴的。老师只需要说:“看来你真是需要好好的把自己收拾整洁一下了”。
吉诺特博士教会我们,情绪的渲泄并不一定要激烈的言辞。当我们说出自己的情绪时,情绪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渲泄。而当学生知道了老师的感受之后,通常他们会自省并收敛那些不规范的行为。老师没有让愤怒信马由缰,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情绪管理的榜样。这样的老师是让人敬重的。
二、当问题出现时,聪明人不是马上追究过失,而是力图寻找解决之道。
记得有一次全班写作业,刚翻开练习册,就有一个孩子举手:老师,我的钢笔没墨了!我一看,原来又是小钟,三天两头不是没墨就是没有钢笔,一到写作业就要出点岔子,真是叫人怒火中烧。我忍不住把他痛批了一顿。还跟班上的同学讲:谁也不要借给他!因为训他耽误了很多时间不说,自己的心情也变得很糟糕。事后想想也挺后悔,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大费周张。我只需要简单的问一下大家:谁可以帮一下他?或者借一支笔给他就行了。
吉诺特博士提醒我们,当问题发生时,最重要的,不是去追究责任者,或者抱怨,首要的问题应该是解决问题。
是的,一个人溺水了,他在拼命的挣扎呼救,岸上的人袖手旁观,口中却念念有词:我早就跟你说过要你不要去游泳,那里很危险……你为什么要去游泳……等等,这堆正确的废话没有丝毫帮助,只会让人绝望。可我们老师,很多时候不就犯了这个错误吗?当学生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批评指责,说教训斥,却不能心平气和的引导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以为自己在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时,学生可能却是在茫然甚至是愤怒。
第三、老师的语言应该是富有同情的,是充满人情味的。
书中作者用“隐形的屠杀”来比喻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斥责和羞辱。我们都有自己的学生时代,可能也曾体会过那种恐怖的,想逃离的感觉。作者给出了很多正面的例子,他教我们这样去做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充满人情味的老师:
老师发现黑板上画着一幅描绘他头像的绘画。画得逼真而滑稽。全班同学都在等着看老师的反应。老师没有责问,只是说:“画得很不错。我都舍不得把它擦掉了。最好还是让这位画家先在纸上重新描摹保存下来。我对他的天分由衷地赞赏。”老师表现出了欣赏,没有任何的批评、说教,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化于无形。
7岁的孩子正在用粘土做一艘轮船,他完成了大部分正要拿给老师欣赏却被同学不小心给摔坏了。孩子哭了,并且和对方打了起来。看到这一情形,老师知道情感安慰才是急救。老师分开打架的孩子,然后说:“我看到你在做一艘轮船。我知道你是多么的努力。船摔坏了你当然很难过。这里还有一些新的粘土,等你有兴致的时候,你还可以做一艘新的轮船。”老师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了他的感受,很好的抚慰了孩子的情绪。
这些老师的话语让人很温暖,舒服,他们用行动在向学生传达:这就是爱、理解和同情心。
所以,在跟学生交流时,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我这样说,是否呵护了自尊?是否鼓舞了勇气?是否温暖了人心? 我的话都在传达善意、理解和人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