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衍生的文字
中国的民族文化五彩缤纷,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在之前的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水族同胞与汉族同宗,他们在独立的地区默默繁衍,将夏朝的文化传承下来,他们使用的文字可能就是夏朝的文字。
水族同胞使用的水书
也有很多民族使用的是汉字的衍生文字,比如两宋时期的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近代的方块壮字,训民正音等等。也有的民族自创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字,比如国史君(国史通论)今天要讲的东巴文。
东巴文
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在2003年的时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被誉为“文字活化石”。这种文字在形态上比几千年前的甲骨文要原始得多,因为它并没有对文字进行抽象化和符号化,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幅幅画。
南诏国在今云南地区附近
尽管形态上比甲骨文还原始,但是相比之下,这种文字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学术界一般认为东巴文诞生在公元7世纪左右,也就是唐宋时期。纳西族在唐宋时期开始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在唐朝,那片区域属于南诏。南诏与唐朝、吐蕃的交往很密切,正是在那个时候,纳西族同胞开始了母系到父系的转变,并出现了奴隶制萌芽,在周边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创造了独特的文字。
东巴文书写的《沁园春·雪》
东巴文大概有1400多个文字,清朝学者余庆远曾在《维西见闻录》中描述东巴文:“"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尽管文字形态上比较原始,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它的使用,在大量的纳西族经文、诗歌,甚至是小说都是用这种文字记录下来,并且传承了一千多年。
东巴文与汉字对照
除了东巴文之外,伟大的纳西族同胞还发明了第二种文字——表音文字哥巴文,这种文字诞生在明末清初,形体上比东巴文要简单一些,用一个字符代表一个发音。一个民族在一千年的历史中竟然发明并且同时使用着两种文字,实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