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大鱼海棠》自上映起,就热议不断,评论也是褒贬不一。
我前些天也去看了,本来是抱着理智的心态去看的,结果却在电影院哭成了狗。你们千万不要问我:你的评价是什么啊?…就光顾着哭了,哪顾得上有什么评价啊!
既然是爱的故事,我就不想理智地去评论它的好与坏。
今天,我只想用心理学解析一下,它为什么会让人如此感动!
一. 影片里的爱太极致
大鱼海棠为何感人?首先因为影片里的爱太过于极致。椿为了爱,不惜折损寿命、与全族人为敌;湫则一直默默守护,最后不惜用生命换取椿的幸福。爱一个人究竟要多用力,才对得起一颗充满爱的心?
椿说:“从认识你,到跟你性命相连,我从未后悔过。”
湫说:“我会化作人间风雨陪着你。”
动不动就以生命为代价,这样的爱太厚重了,连灵婆都禁不住抱怨:“你们年轻人总把生命当路边的石头,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才思量着怎么多活一天。” 湫回应说:“如果不快乐,那活得再久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与爱相比,生命又算什么?影片诠释的就是这样无私又极致的爱,因为爱你,所以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了人格的“三我”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其中,“超我”层面代表了无私、奉献等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的部分,是按照至善原则行事的。看《大鱼海棠》时,人们从剧情里感受到的是爱和无私等触及“超我”层面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又是自己很难去实现的,所以,才会有感动的出现。
不管是鲲、椿、湫之间的爱情、爷爷和妈妈对椿的亲情,还是爷爷舍己救湫,椿舍命救族人等等的大爱,这些爱都太极致、太伟大了,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所以才会显得弥足珍贵,让人动容!
二. 悲情男二的遗憾
很多偶像剧里面都有个悲情男二号,明明好得让所有女生都为之倾心,可是女主角偏偏就是不喜欢。《大鱼海棠》也有这么一个男二---湫,又帅又暖又可爱,可是椿就只是把他当哥哥看,但他却毫不介意,继续为椿默默付出,不惜付出生命。
“我天不怕地不怕,可在世上我最怕的,就是让你受苦”
“我喜欢看你吃东西的样子,你吃东西的样子很好看。我看过你很多样子,伤心的样子、开心的样子、尴尬的样子,你什么样子都很好看。”
这么暖的情话,听得人们的心都要化了,可是椿却无动于衷。
人们之所以会被湫的爱而感动,是因为他的付出完全是没有回报的。椿爱鲲,鲲至少还有回应,而湫的爱就是一次自我的燃烧,完全是一厢情愿,这就引发了人们的同情、心疼和遗憾。
心理学上有一个“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又称“契可尼效应”,是指人们对已完成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总是记忆犹新。
湫的感情其实就是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这就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一种遗憾:为什么?湫那么好,为什么椿就是不喜欢呢!这种遗憾让观影者心生感动、无法释怀,以至于难以忘却。
三. 让人心生向往的爱
看《大鱼海棠》时,我们之所以会被感动,其实是因为我们会身临其境地投入其中。心理学上,类似“共情”或“移情”,也就是说,在那一刻你具备了和客体相同或相似的处境。观影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情投入到剧情和角色中去,就好像电影里的情境也正是自己所经历的一样。
《大鱼海棠》里的爱,是让人向往的爱。其实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轰轰烈烈地去爱一次,也希望可以被别人那样不计回报地爱一回。
爱是如此美好的情感,仿佛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点,就对不起它的那份美好。我们向往那样极致的爱,所以,看《大鱼海棠》时,才会那么感动。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像剧中人一样,活得极致一点、任性一点。
因为“这一生真的很短,我们终将会失去它,所以不妨大胆一点,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次梦。有很多事都没有答案…但是要相信一件事,上天给了我们生命,一定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