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维克托·尔耶·舍恩伯格在本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内容
第一部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
1.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现在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拥有的样本其实可以等同于总体。在拥有所有的数据的情况下,样本选择和随机性比样本数量更重要。
2.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当我们要试图扩大数据规模的时候,要学会拥抱混乱。”
在以前信息贫乏的时代,这一个数据点的测量都对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那时候我们需要确保每个数据的精确性,才不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要想获得大规模数据带来的好处,混乱应该是一种标准途径,而不应该是极力避免的。”
但在纷繁的数据越来越多时,我们可以不那么的过分追求精确性。因为我们的样本足够的大,所以一定程度上是无法实现精确性的。
而且当我们在处理海量信息时,为了能得到快速的得到想要的结果,会不可避免的导致部分信息的缺失,这本来就是有损耗性的。
3.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此段介绍了其思想发生的转变,从以前一直探求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
其实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可以分析出原因。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所以只需要预测出问题就行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只需要关注相关关系,可以弱化对因果关系的追求和探究。
第二部分: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变革。
4.数据化,一切皆可量化。
书中提到,
“自我量化”是一项由一群健身迷、医学疯子以及技术狂人发起的运动,通过测量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来让生活更美好——或者至少用量化的方式来获得新知。”
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目前自我量化运动规模还很小,但正在日益壮大。以苹果运动手环为例,可以记录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但我不赞成把一切都量化的结果,我的观点是:数据往往不能主宰一切,在量化的同时还应加入人类思考上的质化。
5.“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据创新。
数据它的首要价值被发掘之后仍能不断给予,它的价值远远不止漂浮在海洋中那冰山一角,绝大部分都隐藏在表面之下。
同时可以通过创新用途,挖掘出新的价值。可以进行数据的再利用、重组数据、可扩展数据、数据的折旧值、数据废气以及开放数据进行数据创新。
6.数据、科技与思维的三足鼎立。
主要讨论了使用数据的公司以及它们融入大数据价值链中对公司和个人的生活的意义。
以新闻业为例,如果大数据在新闻中处于决策地位,那么新闻将会取决于数据,而不在取决于编辑对于新闻的敏感度。编辑对有新闻价值的选取一个主观的选取,经过量化的客观数据往往能够比有经验的记者更能揭示出哪些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
第三部分: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变革。
7.让数据主宰一切的隐忧。
现在往往大家都会发现有这样一种情况,上一秒你在和朋友讨论某个商品,看起来很不错,你想买下来。下一秒点开淘宝,淘宝猜你喜欢列表里立马出现那样商品了。
这样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暴露了我们的隐私,有时候我们都要担心我们的隐私会被利用,甚至滥用。但只要得到了合理的利用,而不单纯只是为了数据,大数据可以变成强大的武器。
8.责任与自由并举的信息管理。
大数据早就在推动人类信息管理的重新定义了,我们现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大数据为我们所用。
结语:
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充斥着算法和机器的冰冷世界,人类的作用依然无法被完全替代。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最终答案,只是参考答案帮助是暂时的,而更好的方法和答案还在不久的将来。
思考:
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社会,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大数据,更让我明白了大数据的真实价值。
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书中反复提到的相关关系,使我想到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疫情防控行动。无论是病毒的流行病调查,疫情防控措施的出台和调整,还是居民隔离或出行的信息采集,都是以大数据的相关关系为依托的。
与此同时,我很期待我们在大数据中不仅找到相关关系,并且在以后的未来也能找到因果关系。
或许在发现了因果关系后,将其植入于大数据中,与其相关关系相融合,能够获得更多不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