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日 周日
文/轻澜
人生是一场无结果的试验。因为无结果,所以怎样试验都无妨。也因为无结果,所以怎样试验都不踏实。
——周国平《目的与过程》
1
面对未知,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有些急躁。因为未知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脱离了我们的生活轨道,使我们怀着畏惧。
我很害怕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当然,目的地会被提前告知,但这依旧使得我没有安全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不认识谁,谁也不认识我,纵然会有些新鲜感与好奇心,我依然会问自己:会不会很倒霉的手机在车站被偷?会不会我急急忙忙的坐错了车或者坐过了站?会不会我迷路了找不到住的地方?会不会遇到坏人……
这些问题恐吓着我,我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发生。俗语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甚至有些慌乱,有一瞬间不想去了,世界有点乱,要不还是在家待着?但我难道就在一个地方待一辈子?哪儿也不去?
这个地方叫做“舒适区”,我们习惯了的事或物或行为,我们一旦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便赖着不走了。我们过着我们所以为的安逸生活,内心却又急不可耐。
2
没有人会一天到晚希望自己遇见不幸的事情,没有人会时时刻刻忧虑着生忧虑着死;我们至今生活在这个世界,死亡时时刻刻存在,却又遥不可期。
杞人忧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天会塌下来吗?夏季的雨,雷声震天,大雨倾盆,每每此时我便睡不着了。我的家在山上,也许是外界的声音太过耀武扬威,引得我陷入幻想,是不是即将有泥石流,?大雨唰唰唰,会不会小河里的水一瞬间涨了起来,气势汹汹,山洪爆发了?
很显然,没有的事。而最严重的一次,也就是泥土掉下来,将后门出水的水沟给堵住了。
我家四面环山,周围皆是绿树,空气十分清新,这样的景,竟能使我幻想出那样的境来,岂非杞人忧天?
这般自己吓自己,宛如杯弓蛇影,迟早吓出病来。索性换个想法:根据平均的概率来算,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
那么我即将去的陌生的地方,我又何必心存畏惧呢?到了,不就什么都知道了么!
3
我们忧虑,是因为我们缺乏安全感,以现在的认知无法判断或者预测事情结果的好坏;也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琐事。因为未知,所以忧虑;因为烦躁,所以忧虑。而忧虑就如同恶习,使得人压力山大,疲惫不堪。
上周我们宿舍进了老鼠,里墙有洞,被以前住在这儿的学姐用纸屑堵住了,竟让它从外边不知何处钻了进来。在我们发现它的时候,已经是它来访的第三天——它一天来喝我一瓶牛奶,起初我还以为是我自己用什么刮开了。
在第四天晚上,我们开始了“吓鼠行动”。只要老鼠一有响动,我们要么咳嗽,要么蹬床板,总之弄出声响,企图将它赶走。结果没三十分钟,老鼠来一趟,整整闹腾了一晚上,稍有响动,不论是不是老鼠,脑袋立刻清醒,尽管眼睛是在太困。直至后来将灯打开,也是睡的不太安稳。
第二天起床,我的头很疼,另两位室友说甚至有些神经衰弱。不知道那只老鼠是不是最后也累了,第二天我们买了粘鼠板,结果它倒不再光顾。
4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the split milk.”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便没什么可后悔的了。我们应该做的,是想办法从中吸取教训或者想办法来补救,防止事情恶化。
两个人在一起总会吵架,可如果有一个人懂得说“stop”,那么显然,另一个人也会学着去包容,这样吵架的时候就少了,快乐的日子就多了。急躁使我们更加忧虑,若能冷静以对,事情便可以简单很多。
我们也没必要为自己现在不会什么而忧心忡忡,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有些技能我们总能从0到1。毕竟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出生到死亡,始终不可停止的过程。
5
写在最后:每读完一本书,我都觉得自己会焕然一新,有哪些错误,既然找出来了,便是有机会可以改进的。因此,我很感谢我遇见的每一本书,也很感谢每一本书的作者。
我,在追梦的旅途中,不求完美,但求完善;不求最好,但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