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可乐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昨天(5月11日)上午11点由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
从3月拖到4月一直到现在,千呼万唤始出来,我们都等的好着急。
我昨天也看了直播,对不是很清楚人口普查和这次发布会公布了哪些数据,以及这些数据背后的含义是什么的小伙伴,看这篇文章就差不多了解啦。
什么是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依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
时间线梳理
人口普查工作每10年进行一次,通常是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进行过七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人口普查启动。
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
人口普查的内容
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第七次人口普查运用了哪些新技术
- 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
- 普查对象可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
- 广泛应用部门行政记录。
总的来说,就是推进大数据在普查中的应用,提高普查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
为什么要普查
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掌握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和信息国家将进一步研究和制定人口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重点关注哪些数据
这次七人普公布了人口总量、户别人口、人口地区分布、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人口、城乡人口、流动人口、民族人口9个主要数据。
1、 人口总量
七人普总人口141178万人,也就是约14.1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约13.4亿),10年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我国的人口总量还是持续增加的,就是增速在放缓。
近20年来(2000~2019)年末总人口统计局网站上都是有的,就拿出来算了算增长率,可以看到人口增长率是在持续下跌的,和普查的趋势一样,19年较18年增长0.33%,峰值是2016年的0.59%,这一年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给人口带来了一波利好。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出生人口,没有明确公布具体数字,但我全程看了发布会直播,在记者提问最后一个问题时,发言人说到2020年出生人口在1200万左右,总和生育率在1.3。
出生人口1200万,是个很符合预期的数据,公安部19年公布新生儿1179万人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就是1465万,今年2月公安部公布登记的新生儿1003.5万人,大概一算,差不多也就1200万左右。
1200万也是近20年来,新出生人口最低的一年了,比2019年下降了18%,详细的出人人口数据还要等统计局公布,届时在看一胎二胎人数占比。
另外说总和生育率在1.3左右的水平。
总和生育率: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总和生育率超过5,在许多发达国家,则低于2。
而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低于1.5,就算是跌破警戒线。因为生育率一旦跌到1.5以下,就掉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如果不大力鼓励生育,生育率很难再回升到1.5以上(参考韩日)。
2、户别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PS: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和户口本上的户主不是一个概念;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集体户是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集体户
这里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是值得关注的,我们一直说3口之家,说的就是这个数据,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也就是一个家庭的人口少于3人,说明家庭户规模在缩小,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 传统的3口之家已被打破,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婚、丁克。
- 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比如爸爸去深圳打工,家里只剩下妈妈和儿子,那这个家庭户人口就是2;又比如儿子结婚在深圳买了房,那他的家庭户人口是2,他父母的家庭户也是2。
这两种情况应该是都存在的,实际上我们的家庭户人口低于3也不是什么新鲜数字了,2013年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2.98,开始低于3,16、17、18年3年得益于二孩政策的影响,这个数字又高于3,随后19年有开始低于3。
3、人口地区分布
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这没啥好说的,大家也都能感受的到,人口在流向大城市,尤其向沿江、沿海和内地的城区集聚。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山东和广东;人口少于1000万的省有3个,宁夏、青海、西藏。
与六人普相比,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
4、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总人口性别比105.07,还是男多女少,多出来的约3490万男性要打光棍。
各地区人口性别比比较有趣的是广东性别比居然是最大的,达到了113(女100,男113),而东三省的性别比最低,辽宁和吉林甚至女多男少。
5、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65岁及以上占比13.5%,逐年增加,老龄化社会显著。
- 老龄化: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从数据上来看,2001年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老龄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好的方面,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寿命延长了,是民富国强的标志。从不好的方面来看,我们明显是未富先老。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分地区看人口年龄构成,除西藏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也就是除西藏以外,都是老龄化省份,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严重老龄化。
随着出生人口下降,我们比较关心的人口红利是否会消失问题,发布会上说: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继续存在,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6、受教育程度
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这个是个真·向好的数据。
7、城乡人口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8、流动人口
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PS: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9、民族人口
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这里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汉族人口比重也是可以算出来的,下降了0.4个百分点(六人普时,汉族人口占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