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九篇“子罕篇”,本篇主要核心是告诉人们安心立命的知识。
在上文品读了“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谈到有人来问子贡,孔子是不是圣人。
子贡对比颜回来说,就是比较俗气的人,成天就想着神神鬼鬼的事情,而孔子对此比较反感。
对此,比起子贡,孔子更加喜欢颜回这样的人,有一种脱离世俗的愚昧。
所以当然有人问子贡,孔子是不是圣人,子贡理所当然的回答说:“孔子是上天安排的圣人,所以才多才多艺。”
在古代,很多人对无法理解的事物,就喜欢封神、封圣,赋予一个很神圣的称号,就把理解不了的事解释了。
因为人的本能就有一种好强的心态,像孔子这么多才多艺,什么都知道的人,如果认为他是普通人的话,自己就更普通了。
所以要把孔子当成是天才,天生的,他不是普通人,这样作为普通人的自己才能得到安慰呀。
孔子听到后说:“我怎么会是圣人的,自己是因为小时候太穷,很多事情要去做,帮乡里乡亲干农活等,才学了那么多才艺;如果一个人天生就是君子,贵族出生的,怎么会有那么多才艺呢?”
随后孔子的另一个学生“牢”也跟着说:“孔子以前说过,‘他年轻时因为没有去做官,所以又学会许多技艺’”
这前后两段话表明了孔子的态度,他并非是一个天生就什么都懂的人,而是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学得了那么多技艺。
后面又是因为工作不顺,得不到重用,不得已又学习了很多手艺。
所以,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圣人,都是需要经过无数的努力,才能得以让人看到。
人们往往只看到他人巅峰的一幕,却看不到背后付出了多少辛酸的努力。
人生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人生低谷中更应该努力学习,尽力多掌握些技艺,总会有发光的一天。
继续下章,孔子真的知道那么多吗?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鄙夫:孔子称乡下人。
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叩:叩问、询问。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呀。 有一个粗鄙的人来问我,我对他的问题一无所知。我能做到的事情就是从正反两个方向不断提问,让他自己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前面两章,都说孔子知道得很多,这章孔子说:“我真的知道那么多吗?没有呀!”
孔子说:“曾有一个乡下人问我问题,我对他问的问题根本一无所知。”
这时候怎么办呢?
孔子说:“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意思是,孔子只得向他人不断的请教,不断的向他提问,追根究底的问前问后,才让我搞懂了对方的问题。
这里孔子告诉人们,为什么他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呢?
因为孔子主要是问他们,从正反、前后、始未等两端加以考察,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问来也要去,对方明白就好了。
对方明白了,自己也搞懂了,这就能把问题解决了,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所以不懂就要多问,问多了自然就懂了。
继续下章,孔子又遇到情绪低谷期了。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凤鸟:就是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作为圣王受命的瑞兆。
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孔子说:“凤凰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图了。我这一生没有希望了吧!”
“吾已矣夫”,这句话孔子经常用作感慨的,在之前也读到过孔子说一些感慨的话,应该都是差不多同个时期的。
孔子晚年时已精力不济,为恢复周礼,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可是辛苦奔波了一生大道仍然无法推行。
此句感叹中流露出了孔子面对天下无道而又无可奈何的深深哀怨。
当时,孔子已年事已高,想要实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已不可能了。所以,孔子十分失望,觉得自己的时间已很少了。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