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篇“你不失业,天理难容”的文章认为,大学生失业是必然的,因为他们上课玩手机、打游戏、睡觉,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很多人对这篇文章点赞、转发,赞同声一片。
但很少有人分析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为什么很多学生选择碌碌无为的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
下面我从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等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从教育体制来讲,严格刻板的教育制度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从幼儿园到上大学,个人至少经历15年的学习生涯。而这15年的学习经历中,学校和家庭占主导地位,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根本没有多少自主权。他们更多的是听命于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包括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世。当他们上大学后,这种监督和约束突然失去,他们势必会茫然失措,所以出现现在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而且,大学教育体制与高中教育体制严重脱节。这种脱节主要表现是学习评价上。高中学习是为了考大学,考上大学就会万事大吉。大学只有简单的学习评价,只要考试及格就行。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只要考前复习就可以顺利过关,这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压力。
还有就是大学课程的安排。很多大学课程安排并没有实际用处,所以大家感觉学和不学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不再关心课程和教学。
另一方面,很多大学老师并不严谨的教学,而且水平很一般。很多老师表达并不清楚,方言很重,这让同学们很难接受。
大学课堂的问题并不单一从学生考虑,还有老师和教材的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可以休息休息了。常常有家长和老师说,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在学生的心中,大学也成为一个学习的终点站,一旦考上大学就似乎一劳永逸了。
在单一强调成绩的初高中,学生已经泯灭了学习的激情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学习只是简单机器,自主性很小,更不用提兴趣了。学习的科目都是为了更好的考试,没有个人兴趣。但在大学自由的时间里,专业一方面代表的是技能,而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专业才能发展的更好。很多同学上完大学才发现自己专业选择错误,而又无能为力,所以很多人自暴自弃,放弃学习目标和动力。
大学生虽然在身体上已经是成年人,但在思想上还非常不成熟。他们并不能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或想清楚这种行为的后果。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来了解这个世界,也从周边的人学习如何做人和处世的道理。所以所以常常看到别人不好好学习,即使有学习欲望的同学,也没有了学习的环境和动力。
在大学期间,学生处于青春期,很多人害怕自己被同班同学抛弃,所以他们经常放弃一切东西只为了合群。我问或一切打游戏的学生,很多人的原因是宿舍其他人都在玩。所以如果有一个人玩游戏就会影响一个宿舍,同理,一个宿舍会影响一个班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玩游戏的环境。
当然,最近看到一些大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挂科不会给毕业等,保证大学的严进严出。这些措施固然是很好的,到要出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还需要国家、政府、大学、社会、家庭、高中教育和个人共同努力,一起发力,才能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