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一味地比拼质量、性能、功能等,那么你得当心了,产品思维正在侵袭你的大脑、模糊你的视线,它可能使你误入歧途。
产品思维,指的是这样一种想法:只要我们能提供更高的质量、更优的性能、更全的功能,顾客就会喜欢我们的产品,所以我们应当集中精力投入到产品改进之中。
听上去不错啊,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习惯了产品思维的人,可能会陷入对产品的过分迷恋,从而忽视了客户的真实需求。
客户为什么要买你的6毫米钻头?你以为他要的是给他的电钻配上零件,而他真正需要的是,一个1/4英寸的孔。
上世纪五十年代,某食品工厂考虑如何发明速食蛋糕,他们最终完成了产品:只要加水就能把蛋糕做出来。——在那个一切都效率低下的年代,这堪称把产品做到了极致的典范。工厂的管理人员信心满满,等着这款速食蛋糕成为销量冠军。
不幸的是,这个产品失败了。
为什么?!
因为这样做蛋糕太容易了。对于那个年代的家庭主妇们而言,这款产品让她们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
解决方案?很简单,把原来的配方调整一下,除了加水,还要再打一个蛋,搅拌一下。——这样一来,主妇们就认为是她们自己做出了这个蛋糕。改进后的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要把你的产品做得太好,就这么简单。
再说个近一些的案例。笔者曾就职于某高新技术企业,主营精密检测仪器。当时公司决定进入一个新的细分市场,我们仔细研究了友商的产品,发现存在很大的缺陷:内部支撑物居然使用的是瓦楞纸,接线及其马虎地使用透明胶条粘贴,外壳正面开口过大导致漏光,探测头上的屏幕水平于桌面不利于观察,等等。
一眼望去,全是弱点。发现这些情况,我方技术总监如获至宝,即刻信心满满向老板保证:上述问题,我方全都能解决,而且会做得更好,分分钟超越竞品,赢得客户青睐。
老板工科出身,对此甚为认同,不出一个月,我方产品出炉:钢板支撑、线束固定、防漏光设计、斜30度角屏幕设置……还有更多贴心设计和功能,跟竞品摆放在一起,高下立判。大家信心满满,仿佛看到市场份额、利润、奖金在向自己招手。
上了市场才发现,对销量的刺激效果并不明显。哪怕我们的业务员卖力推广,甚至拿着与竞品直接对比的宣传单给客户看,客户也不买账。
明明是质量更高、性能更优、功能更全的产品,为什么不选我们呢?天理何在啊?!
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详细摸情况,才发现,该细分市场并不是产品驱动的,客户进行采购决策的关键有两点:一是企业资质,二是咨询服务。前一点我方与友商差别不大,主要栽在第二点了。
友商由市场部牵头、总部直抓,精心培育、打造了一支具备咨询能力的销售团队。他们不仅熟悉产品,更是精通客户业务流程,甚至比客户还了解某些操作环节;他们搜集、掌握了大量客户业务的疑点和难点案例,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如此一来,同样是做推广,在客户眼中,我方销售就是推销员的模样,而友商销售则是以顾问的形象出现,高下立判。
至于手里拎着的产品,只要能满足基本使用和日常操作,客户并不关心你是用瓦楞纸还是钢板、是胶条还是线束、甚至可以容忍一些明显的瑕疵。
幡然醒悟之后,我方立刻调整了经营策略,摒弃了“产品思维”,从客户需求出发,真正地去了解客户的痛点,后续的研发和技改,一律是产品为营销服务,而不是相反。
回报是丰厚的,理清思路、调整策略之后,我方仅仅涉足该细分市场两年,就占据了行业三甲的位置。从误入歧途,到步入正轨,只在一念之间。
即使你不做营销,略微观察也不难发现,我们的身边处处充满了这种“产品思维”,误以为只要做到最好,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这种僵化的、机械的、一厢情愿的想法,往往使人误入歧途,轻则影响学习、工作、生活,重则贻误商机、事业、人生。
当心“产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