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一起看了《南方车站的聚会》。去看电影的初衷,是作为并不脑残的胡椒粉。去看之前专门百度了一下刁亦男导演之前的作品和他的风格特征。许多人介绍这是一部黑色文艺片,血腥、暴力、现实和剧中人物在你生活中的似近似远,会让你在片子中感觉到压抑,和无处释放的不适感。这一点,在随后的观感中体会非常深刻。
故事讲述的是电动车盗窃团伙中的成员周泽农,在和别人的火拼中意外枪杀了警察,不得不携带枪伤四处逃窜。警察布下天罗地网抓捕他,并悬赏30万。周泽农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他也不想逃,但他想让自己的妻子拿到这30万,算作自己给她的一个交代。但是,盯着这30万的还有盗窃团伙中的许多人,大家都在车站的周围或明或暗地追捕他。最后,周泽农难逃一死,面朝下栽倒在湖中。他在逃亡途中结识的陪泳女刘爱爱信守承诺,将30万举报他的钱交给了他的妻子。两个素不相识的女人,抱着一袋子钱走在街上,就像每一个看似平常的路人。整个片子压抑无比,直到周泽农在逃跑中被枪杀,你才感觉到情绪得到了释放。这是整部片子我感觉到的唯一的泪点。你不忍直视那个画面,导演也非常仁慈地没有让你看到周泽农的脸,只是给了背上的枪伤镜头。
听说导演非常擅长黑色电影的打造,比如之前的《白日焰火》。我搜索了关于黑色电影的定义“黑色电影(法语:Film noir)多指好莱坞侦探片,特别强调善恶划分不明确的道德观与来自于性的动机的题材。黑色主要用来描述该类风格晦暗、悲观且愤世嫉俗的此类型电影,这类电影通常将背景放在犯罪舞弊丛生的底层社会,充斥着被过去羁绊,对未来欠缺安全感正邪角色的无法自拔”。故事的整个过程都在阴雨连绵的场景下进行,阴暗潮湿的环境、下雨时轰隆隆的雷声、摩托车刺耳的轰鸣声、夜里划破宁静的枪声是电影中的主旋律。你能感受到人物的焦虑、躁动、愤怒、不安,而这样的一群人就生活在夜市的街边、旅游村的湖边、筒子楼的出租屋里,他们所做的事情让你感觉如此遥远,而他们周围的一切,却又是如此熟悉。这种熟悉带给你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而这种感受充斥着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你很难想象,在这个社会中,依然由那么多生活在底层的人,需要出卖自己的道德、尊严,甚至身体、性命活着。你也很难想象,为了偷盗地盘不均,竟然可以随便结束别人的性命。“命如草芥”一点都不假,而那些参与者都是看起来一二十岁的年轻人,生和死在他们看来,竟然如此随意。朋友说,你说现在真的还有这样的地方吗?这部电影是怎么通过审察的?这种反映底层的影片亦如此强烈和暴力的方式进入影院,应该算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我想应该是进步吧。毕竟我们不能总是在电影院喝糖水,一到煽情就上小提琴催泪,而出来面对现实的一地鸡毛。生活中没有音乐来给你催泪,让你释放,感受到的悲哀、愤怒和绝望,只能以苍白的情绪面对。导演将这一点贯穿整个影片,甚至最后两个女人抱着钱走在街上时,导演也没有给出一点音乐。这种直白,加剧了观影时的压抑感和不适感。
和声音相比,光影的处理是电影的一大看点,这一点在之前的影评中特意留意看了一下如何来看电影中的光影处理。影片中绝大多数的故事都发生在晚上,阴暗的环境是大背景。无论是去偷盗电动车的郊区街道,出租屋忽明忽暗的走廊,还是胡同向道,都给人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尤其当是主人公周泽农出现时,这种昏暗环境更是让人感觉胆战心惊。除了昏暗外,还有一种强烈的明暗反差。摩托车晃人眼的打车灯,映出了去偷盗电动车时周泽农的放荡不羁、狠、无所谓的混混品性;路边偶尔打过的汽车大灯,让逃亡中的周泽农频频躲进昏暗中;还有夜市中霓虹灯的高亮、麻将室闪亮的、晃来晃去的大灯泡,都增加了即将到来的枪战的紧张感。影片中有许多逃亡的镜头,所以也有许多没有尽头的小胡同,逃亡者往往是通过影子来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几处非常血腥、暴力的场面都是通过影子来刻画,比如夜市白色塑料棚、雨中车站的玻璃,还有透明雨伞。即使如此,也还是会引起人几度的不适。所以,如果我们的电影可以设置观影级别,让观众自由选择,应该算是更大的进步吧。
影片中周泽农最后倒下的时候,我还是流泪了。可能是全程影片都很压抑吧,终于释放了的感觉。朋友说,拉倒吧,因为你感觉倒下去的是老胡。我无语。也许吧。我追的上两部剧还是《琅琊榜》和《伪装者》。老胡已经不是金陵城中走来的明朗少年,更不是少不经事的李逍遥,他角色的颠覆,眼神中的闪躲、恐惧、绝望,已经做好了死亡准备但处于求生本能垂死挣扎的逃脱,让他将这个角色刻画地很好。有人说,他的样子特别像中年的阿部宽。确实好像,全程看起来无比平静,就像没有任何情绪,但眼神和表情写满了一切。我对三个场景记忆很深:一是,周泽农骑着摩托车叼着烟的周泽民疯狂疾驰在火拼的路上;二是逃亡过程中自己给自己包装枪伤,因为不方便不得不将纱布一头绑在桌子上,自己忍着疼痛扭着身子来缠纱布;最后一个场景就是在逃亡很久后大口吃牛肉面。他从眼神狠、坚定、对一切满不在乎到逃亡恐惧、狼狈、害怕,再到最后吃了人生中最后一碗面失声痛哭的心酸。出影院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讨论周泽农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他被冤枉,在逃亡过程中失手杀了警察,逃亡过程中为了活命,杀了更多的人。那他肯定是个坏人。而且,他本身就是盗窃团伙成员,有人认为他一切都是自找的。他做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将钱给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在他狠辣的行为背后似乎也有人性的闪光点,跟影片中那些为了钱真真不要命的家伙相比他又是善良的。他就像明暗中间的灰色地带。
也许导演想展示的就是一群跟社会脱离的灰色地带的人,盗窃团伙、陪泳女、打工妹,他们生活在阴暗的出租屋内,密密麻麻的电表和警察的人员抽查蜗居着大量各种身份的人,楼下的麻将室、台球屋,街边的夜市摊,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之前看推文有人讲,仅是好好活着,我已经拼尽全力。导演选择这么有是非争议的角色作为主角,应该自有他的深意吧。他是否暗示,在精英化教育成为社会的主导时,那些没有被社会主导裹挟或者从中受益的人,也应当成为被关注的一部分,哪怕在世俗的眼光里他过得卑微,甚至不堪。刻意地回避问题,可能会让更多的矛盾从台前走到幕后,引发更大的问题。仅个人猜测,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
老胡同学《美丽的梭罗河》是影片唯一的音乐。这首印尼民歌柔和清新、欢快明朗,呈现的是美丽的梭罗河畔人民无比热爱生活的场景。和故事中的格调形成巨大的反差,是隐喻,是暗示?不得而知。
美丽的梭罗河,我为你歌唱。
你的光荣历史,我用记在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