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假期的一天天减少,开学日期逐渐临近,朋友圈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好友晒出了自己的心情。“想想快开学了,心情立刻就不好了”,“临近开学,心里充满焦虑”等等,就连公认为名师的一位老师也发出了类似的信息,令同为教师的我感慨良多。
我记得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全国各地168所学校的2292名教师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这种情况,在郑州也普遍存在。2005年郑州市教科所也曾对426名初中教师进行了心理调查,5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5%的教师属于轻度,1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的教师构成心理疾病。教师心理问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焦虑、偏执、敌对、神经衰弱、失眠等,心理严重障碍者还有可能不能正常工作等。
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工作时间长。有资料曾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约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二是工作强度大、事情繁琐。大多数教师每周要上l5~20节课,备课占用时间很长,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有些地方班额过大,一个班人数超过70人),除此以外,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还承担了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三是升学的压力(学生成绩)。且不说高考或中考成绩,单是学校内平时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教师之间竞争就较大,各个学校一般考试完都有个学校领导参与的考试成绩质量分析,由于客观原因不同班级不同学科成绩肯定有高有低。教师群体大都有着知识分子爱面子的通病,不用领导点名,成绩不理想的学科教师早已压力山大。四是职称评定。教师的职称评定受阻是很多一线教师精神压力的又一重要来源。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折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是自尊心受到打击。特别是在一些规模较大教师人数较多的学校,每一年龄段的教师都较多,职称顺利评聘上的教师就会感到职业生涯被肯定。没有评上或聘上的教师就会感到没有面子,有的教师准备材料十几年都没有如愿评聘,有的长期没有如愿的教师甚至怀疑别的老师在背后议论自己等。一次次挫折导致个人负面情绪增加,压力重重。
此外,各种考核、待遇较低以及评先名额较少等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总之,在教师群体有相当一部分人产生了职业倦怠问题。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学生身上。教师心理压抑怎么可能让受教育者感到阳光、向上,进而培养出的学生性格开朗热情呢?有道是“带病的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长期下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的长远效果。
既然目前教师群体存在着压力过大,心理问题突出,有没有解决之道呢?首先,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大的环境我们暂时改变不了,跳槽不一定很现实,体制和一些地方制度一时很难改观的前提下,我们只有从自身做起。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换个思维方式,给自己定立一些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比如每学期写好一篇论文或上好一节公开课等,通过实现这些小目标带来的愉悦减缓个人精神压力。接受一种新的理念,试着享受“痛苦”。假设你原来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痛苦”,寄希望于退休以后才能幸福。那么退休以后大部分这种想法的人往往会失望。即使退休以后感觉幸福了,可是你已经“痛苦”了几十年了,很可惜啊。有人说过,把结束痛苦当成幸福,其实是对幸福的最大误解。幸福是享受整个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有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针对教师的凤毛麟角。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教师心理干预机制,呼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编制在各学校设立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和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还应该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在维护教师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给教师建立心理档案。给老师们定期进行“心理”体检,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另外学校管理者应尽可能的建立公平和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教师成长考核制度。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让教师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加大激励措施,让大多数教师重新找回职业幸福感。
事实上每一位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在填写高考志愿或者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时,应该都对教育事业产生过美好的憧憬,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才逐渐懈怠或有所厌倦的。如果我们试着重拾教育憧憬,再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来勉励自己,心情变了,感觉就变,教育就会迎来春天。
�I{���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