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家世代行医,至今已至五代。岳父家姓张,第一代医者是岳父的曾祖父,在京东一带颇有名气,人称“张三先生”,算来应是大清光绪年间的人,距今已有一百三、四十年了。张三先生最初在京东北坞村开了家药铺,坐堂接诊。这里是京东一带有名的回族聚居区,老先生就把字号取名“西域堂”。张三先生医术高明,周边十里八乡的患者络绎不绝,甚至西到通州(也就是现在的首都副中心所在地),东到蓟县(现为天津市的蓟州区)都有病人闻名而来,一来二去,“西域堂”的名头,也就随着患者的口碑,一站接一站的传了开去,张三先生就成了方圆百里内的名医。后来,张三先生把诊室开到了北京,和两位同仁一起开了家医院,叫“关厢医院”。解放后公私合营,这所医院逐渐成了国营医院并且改了字号,就是如今的“北京市回民医院”。
张三先生的名头可不是靠虚传得来的。老先生诸科皆通,最擅长的是儿科,然而最决活儿的,是治疗金创和毒疮。这两样儿,说病不是病,可都是要人命的玩意儿,最不好治。但无论到了多么吓人的程度,只要有口气儿,老先生就能把它治好了。正因为这样,给治好了的人自然是感激不尽四处传扬,听过老先生名号的人也愿意随声附和,那些没听过、没看过的,大都也乐意当故事听来,再茶余饭后的流传下去。于是,这一百多年来,京东一带,关于张三先生的故事可就多了,有些甚至神乎其神。
由于岳父早年过世,关于这些故事的真假,我曾向岳母求证过。老人家年龄七十大几,进张家门儿五十多年,又是长房长媳,对张家的掌故颇为了解。老人家对真假不置可否,倒是对我讲了不少从她的长辈们那里传下来的故事,这可是正宗嫡传,不比江湖传言。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到张三先生的医者仁心,以及医术的高明,由此可知他这么大名头儿由来的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出百姓对良医的怀念来。至于故事的真假,我看倒可以放在一边儿了。
我从中选几个小故事,不添油加醋,说给您听,听对了劲儿的,您也象先人们似的把正能量传一传;不对劲儿的,就当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了。故事也比较多,一次可能说不完,那就写个系列吧。为了让后看到的人明白个来龙去脉,每个故事前都把这些字摆在篇首儿,算是个引子吧。
(三)
张家有种药名曰“白降丹”。 方子最早是谁发明的已难知晓,但肯定是由张三先生改进了的。此药炼制颇为不易!选材即贵,制法繁复,实不易得。
此药需在立冬之日开炼。此前需做各种准备:购置上好松木劈柴若干斤,存在屋后阴干一年,待干透备用;需精选所用原料,确保质优量足;还得挑选四个品貌端正的小伙子,在老药师带领下参与炼药。都准备好了,到了立冬这一天,老少爷儿五个 黑半夜起床,沐浴更衣,按回族传统上大殿礼榜答拜(回族每天五番拜功的第一拜——晨礼拜),下了拜之后,爷儿五个进入后院,开始了炼药。自进入后院这一刻起,七天七夜,这爷儿五个就不能再踏出院子一步,吃喝自有人给送,休息就在厢房;不独如此,女人们也不准踏入院子一步,送吃送喝只能送到院门。
院子里筑有一炉。这白降丹的制法叫“水蒸火烧”。炼制时,老师傅将各种药料依着一定比例放一瓮中,放好后将盖儿密封,再把此瓮放入炉上大鼎中,加上一定量清水,再用一鼎倒扣其上,升火蒸煮,火用陈年松木劈柴烧起,四个小伙子要轮流拉风箱,这个火有讲究,大了不行小了不行,因此这风箱就要拉得不急不慢,匀着劲儿,不间断的烧上七天七夜。这可就考验几个小伙子的心性了,性子急的干不了,身体差的干不了,能干这活儿的,都是品貌端正、身心健康的好小伙子,谁要是被张家选上参与炼药,那就成了那些待嫁姑娘家争抢的对象,久而久之,“张家炼药郎”成了优秀小伙子的代名词了。这是后话,且说经过七天七夜的熬炼,到了时辰,这天早晨,爷儿几个再次沐浴、更衣、礼拜,下拜后,老师傅亲自开鼎启封。这是个庄严肃穆的时刻,到这时,许多村名都不约而同来到张家后院,一睹神药炼成的这一幕,大家都屏住呼吸,满院子静悄悄的,老师傅打开封口,瓮里面四壁挂满了白霜,老师傅用银刮板轻轻的刮下来,再用小银匙收入玉瓶中,成药极少,每次炼制也不过收获一个小小的玉瓶。
此药炮制如此繁难,但效果神奇,专治各种毒疮火疖,以及溃烂脓肿,取一匙撒在患处,转日即可消肿去痛,三日后创面儿便开始收口了。
数年前,我的一位老领导找到我,说他老父亲得了一种病,双腿下肢溃烂,脚后跟都烂破了,脓液淋漓不止。他老父和我岳父同村,早年听说过张家白降丹灵验,让他找我要一点儿。我之前并不知道岳父家还有这种药,就问我内弟,内弟现在秉承家业,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村医。他说,此药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过了,只是听老人们说起过,他爷爷都没有亲自炼过,在他爷爷年轻时还留有一点儿,用完也就没有了。“此药选材贵重,炼制又如此繁难,而且还不是每次都能炼成,现在,恐怕……”,他没有再说下去,看他表情里有些遗憾,有些不舍,但有无可奈何,我也就不再追问下去了。
如此说来,白降丹,这个灵丹妙药,这个象是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炼出来的神药,大概就此绝迹,大概也就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流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