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初中时候起,我就喜好写写划划,平时还有个写个人生活日记和随手记的习惯。
工作后,也正是因为那些日记让我与创作结下了缘份,那些日记竟然也成了我日后从事业余创作的宝贵财富。
真正谈起从事业余创作,那应该是我工作后的事情。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在乡镇中学从教,后在学校办过校办厂,任过厂长,创过业,有过一段不同于一般教师的经历。
1992年9月,因妻子在县城上了班,我便从普教调入了当地人社部门的职业培训中心任职,后来把县职业培训中心创办成了省级重点技工学校,至今还在这所学校供职。
到了人社部门工作后,我结识了与自已工作有关的一些报刊杂志,因人社部门每年有向相关报刊网站供稿的任务,作为一个学中文的教师,在单位好似就责无旁贷地担起了这项光荣的任务。
然而,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不喜欢那种糊弄差事似的三言两大句,于是我力求以完整的新闻事件报道、人物事迹报道或哲思类文章,上交稿件,有时也向那些报刊的文学版面提供一些自已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
我的那些稿件有数十篇有幸被《淮阴劳动报》、《淮海晚报》、《淮阴日报》不断录用,有一篇以网名江苏阿康发在网络上的《爷爷的情,奶奶的星》还无意中被省著名少年刊物《雨花》选用。
这些报刊陆续给我寄来了一些微薄的稿费,那些稿费虽然微不足道,但大家觉得那是对我写作的肯定。
因为那些稿件的发表,我还受到了有关报社编辑和主编的青睐,并因此与他们交上了朋友,有了这些人对我的专业指导和热情鼓励,更加激发了我从事业余创作的热情。
从2006年起,我便不满足于已经发表的那些每篇千把字的豆腐块文章,我便瞄准情感和历史主题,首先以自已日记中记录的情感经历为主,创作了数十篇以汪娘河(家乡的往良河)为名的系列短篇小说,以期把它们串连起来,再创作成一部宏篇巨著。
写长篇小说当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要拥有丰富的材料姑且不说,即使有了材料,单要理清头绪,要让这些材料在创作中保持说法上前后相一致,那就已经让人很头疼的了,更不用说要写许多情节,要刻画众多人物,它需要作者有多方面的写作经历的积累才行。
辛苦归辛苦,但是一旦进入了写作境界,那也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的事。尤其当我打开让自已刻骨铭心的那段初恋情感史的时候,翻看着从初中到工作时写下的那数十本日记,那些日记中记录下的那一件件往事,让我思绪万千,从而欲罢不能。
于是,我舍弃了一切其他娱乐的项目,甚至拋下晚上与妻儿在一起共叙天伦的快乐,彻夜独自关在书房里组稿。
那段时间,每用完一本日记,就焚之一炬,让自已与昨天彻底告别。每完成一个章节,似乎就减轻了自已心头多年积压下来的一分重负。
以这些日记内容为素材,并串联以前已经写成的那些短篇,我创作了自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的初恋我的痛》(三十余万字),发表在小说阅读网和潇湘书院,电子书收录入盛大文学的云中书城,并就此走上了业余创作之路。
由我从事业余创作来看,写作与平时生活积累实在分不开,而坚持写日记和随手记是积累资料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有了第一手资料后,还要及时进行创作,趁热打铁,把那些第一手资料再化为作品。如此累记,再反复酝酿,也许就会小有成就。
由此看来,就平常人而言,创作也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如此,那么想创作,就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