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从了解负面情绪开始解决问题。
易怒、敏感、情绪很难自控……很多时候被身边的人说“小孩儿脾气”,这可不是什么爱称,反而带来了不少麻烦。在人际交往和职场上,“爱发脾气”的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包容,也错失了很多不错的机会。
当不理智的情绪宣泄过后,发现误伤最多的是“无辜者”和在乎自己的人;后悔不已的同时,更小心翼翼地“藏”着自己的脾气,不敢轻易爆发,直到忍到临界点,再如火山般一喷而出,带来更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当试过了很多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后,控制情绪的能力反而越来越差。“爆发”的间隔越来越短,承受的强度越来越弱,没有变得更快乐,除了逃避所面对的人和事,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在心理学上,这样的情绪被称为负性情绪(negative emotion),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让我变得消极,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不想再被这些情绪困扰时,通过网络和书籍,寻找自我解决的方法。
在自我疏导的过程中,发现和负面情绪相关的词汇,大多是“控制”“调节”“该怎么办”,这类似乎让我和负面情绪时刻保持距离,甚至越远越好的词。我谨记在心、一一照做,并没有得到所期待的结果,而是应了那句“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还大有越来越糟的趋势。
当觉得自己对负面情绪无解时,遇到了转机。一次听朋友吐槽工作,想换个行业,但又不知道能做什么时,另一个我们都认为抗压很强的朋友说:“你讨厌的不是工作,而是给你安排工作的方式和人。”
这句话让我重新考虑自己和负面情绪的关系。当我与负面情绪“为敌”时,我的“敌人”是负面情绪本身,还是那个有负面情绪的自己?当我想压制负面情绪时,被压制的是负面情绪,还是那个有负面情绪、想表达却不知如何表达的自己?当我成功控制了负面情绪之后,生活、工作就真的不会受影响吗?
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之后,我发现了和负面情绪有关的新问题。当在工作中,因为误会觉得自己被伤害时,我在生气、伤心,发脾气后,不会像从前一样懊悔、责备自己,而是反问:对方做出那样的事,生气、伤心、难过都是对的,但到底为什么生气、伤心、难过?
为了能够回答这个“为什么”,我开始尝试给自己的情绪写笔记。不管是因为和朋友逛街带来的负面情绪,还是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将那一刻的情绪用文字记录下来,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情绪始末,一点点了解自己的情绪“源自何方”,从而掌握自己情绪的“震波规律”。
陪朋友逛街时不开心,因为感觉到对方的“霸道”,逛哪家店、去哪个餐厅吃饭,全都是被对方安排,让我倍感单调,失去了逛街时随机而至的乐趣,表面上勉强配合,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以后不要再和对方逛街了。
当我把整个事情记录下来后,找到了这次负面情绪的原因。让我不开心的不是和这个朋友逛街,而是本来说好一起逛街,还被安排,完全进入了“无我”、“陪逛”的状态。
知道让我不舒服的理由后,并没有马上判断对错在谁,而是重新审视整个过程,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从一开始,朋友都会时不时地询问我,有没有来过这家商场、喜欢什么品牌、想吃什么、有没有要买的东西……我全都是用“没来过”“怎么都行”来回答。
如果换做我是这个朋友,在不了解对方喜好的情况下,这样的“安排”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与其盲目地乱逛,不如先逛自己熟悉的店,等对方想到自己的需求时,再改行程也来得及。
之后再和这个朋友逛街时,我有想去的店,会直接告诉对方,成为一个“霸道的安排者”;如果没有,会踏实的做个“老好人”,默默地陪着对方逛,并且从对方的行程中找到自己认为随机而至的惊喜。
曾经因为极度抵触“被安排”的感觉,失去了一些朋友;而当我开始重新认识“被安排”带来负面情绪,并完全接受自己可以有这样的情绪后,找到了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也找到了朋友间如何相互了解的方法。
其实,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同样具备存在的必要,指引着自身心灵成长的方向。如求道修仙的人会历经劫难,以此来灭掉阻碍自己修行的“七情六欲”;其实“七情六欲”还在,只是不再具备阻碍自己成长的能力。负面情绪是“七情六欲”的一部分,怎么能武断地和自己剥离呢?
当负面情绪来袭时,试着让自己保持理智的方法,不应该是通过深呼吸让它远离,而是通过深呼吸,让自己尽量保持清醒,并且意识到:
让我消极的不是情绪本身,而是给我带来负面情绪的事和人;我该想的,不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在这样的情绪中,如何更好的应对环境变化、解决问题、正确地表达自己。当情绪过后,也不要纠结过去的对错,而是客观的分析得失,探寻问题的本质,为下一次“失控”找到更好的应对方法。
如生理的成长般,心灵的成长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如今的我,依然饱受负面情绪的苦,但不再对它们“敬而远之”,期待他们不再出现,而是更清醒、理智地区分它们自身、它们出现的原因和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去找我认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从完全接纳自己可以有负面情绪开始,试着理解他人的负面情绪,发现了身边很多可爱的人。
愿我们,都能找到与负面情绪和谐共处的方式,从它开始,找到自己心灵成长的方向,找回更好的自己。
(本文原创,如非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