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在哪里买茶才放心?想喝点好茶又不想被坑。
一句话:茶行业的水很深、坑无数;但也是有门路的。
本人:喝茶20年,嗜茶成性,每日无茶不欢;一路走来,被坑无数,却也乐在其中。
————现就个人的粗浅体会回答如下————
一、茶有哪些坑?
简单列举几例。
1.农药、化肥、激素。农药、化肥、激素问题,一直是中国茶挥之不去的梦魇,历年来的调查、采样检测都问题不断,大品牌、小茶商等等极少幸免。茶叶一般生长在温暖湿润之地,容易遭受虫害,有些茶农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还有些茶叶过度采摘,一年甚至采摘四五次之多,为催生产量,需要使用化肥、甚至激素。尤其在早春茶中,很多人都知道明前茶、雨前茶口感好,并且早春时天气较为凉爽、病虫害少,使用农药较少,但有些茶农为了增加早春茶产量,而大量使用激素。前些年,有一个著名的茶品种,因为农药、化肥、激素问题而坏了名声,甚至种茶的人、买茶的人都不喝。这些年,很多茶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有所收敛,并注意源头原料。但同时,因为涉及各方利益,很难完全控制,甚至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2.以次充好。一是,我们都知道,天然食品讲究产地、环境。比如,大米一般都是北方的口感更好,像黑龙江五常大米;真正的有机蔬菜,口感要比大棚蔬菜好吃。茶叶也是这样,茶叶尤其讲究山场、茶园。正山小种,只有在桐木关那几个地方才叫正山;大红袍,只有武夷山两涧三坑里的才是正宗;龙井茶,狮峰的最极品。很多茶商会把外地的茶叶,运进一些品种茶的核心产地进行加工,然后披上核心产地的包装来进行贩卖,比如满大街的西湖龙井、正山小种,甚至金骏眉;和南方的大米运到黑龙江,然后包装成黑龙江大米发往全国,是一样一样的。二是,降低生产标准。茶叶是讲究采摘标准的,比如早春茶的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等。按照传统标准,很多茶叶都是要丢掉的。但是,有很多茶商(包括大品牌)以极低的价格,收购那些不够采摘标准的粗茶叶,然后炒制成茶。还有些茶,是把旧茶掺到新茶中混合起来。这些茶,在制作中也不太讲究工艺流程,毕竟是面对低端市场的。这些茶,成本极低,一般是用来走量、占市场的,但有时候在市场上也有可能包装极好、售价也不低。
3.投消费者所好。有些人学了一点茶知识,觉得自己比较懂了。比如看叶底是否整齐、比如茶芽的品质更好一点等等。而实际上,对于同一棵茶树、同一片茶园来说,当然是茶芽的品质更高、口感更好一点;但是,问题在于,要不是同一片茶园,甚至不是同一个地方的茶呢??现实情况是,有些茶商为了投其所好,专门培育一些只用来采摘茶芽的茶树。那些芽看起来很嫩很饱满,实际上口感一点也不好。
二、如何判断好茶?
什么样的茶才算是好茶?如何判断好茶?这是一个标准问题。
1.价格高的,就是好茶吗??说个真实的故事吧。我有个朋友是开茶店的,她店里有一款售价200多/斤的小种红茶,邻区的一个茶店到她这里采购了这个茶,然后换了一个豪华包装,直接卖到3000多一斤。是的,这两个数字的零,我没有写错。
2.茶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干茶条索整齐等等标准就是好茶吗?上面已经说了一个专门培植茶芽的情况,这些茶芽还可以掺在其他的茶叶中等等。这里,讲个自己的经历。有一次回父母家去,我带了一些自以为不错的、条索整齐的小种红茶。不曾想,两位老人说,他们也在喝一款小种红茶,品质很好。我看了看,那款小种红茶的干茶挺碎的,但是口感很好,茶汤纯净,毫无杂味,水茶一体,回味香甜自然,隐隐然有种大自然阳光、云雾、花草的味道在齿颊间回旋。实际上,这款茶是老人的朋友从一个相熟的茶农那里直接买来的。之所以干茶挺碎,是因为他当时就是买的剩下的碎茶,要是条索整齐的茶就不是这个价格了,反正自己一样喝,但是价格便宜不少。老人的朋友每年都到这个茶农那里买茶,双方非常相熟。
3.茶汤甜、香气高的,就是好茶吗?要是骗刚学喝茶的人,也是挺容易的。有些茶加点蜜还是好的,有的会加糖精,有的用色素,有的加香料。这些都靠口感、靠经验。
4.那经过鉴定的就是好茶吗?有的茶主打的卖点就是无农药,号称全部经过什么级别的、多少项检测。我不知道他们宣称的真与假,应该、可能是真的吧。但是,我基本不太关心这个。为什么呢?因为我专门到他们的店里去实地品尝过,从龙井、白茶、单丛、肉桂、普洱生熟、黑茶,一路尝了七八款,结论是口感不好、级别不高。可能的情况是,人家主要面对的目标客户,可能就是那些不太懂茶,又害怕买到农药茶的群体(只要保证没有农药就好)。
5.那大品牌就是好茶吗?首先要说的是,大品牌里肯定有好茶、有高端茶,但是价格肯定很高,同时大品牌里更多的是中低端茶。由于大品牌有比较成熟的工艺流程,一些低采摘标准的茶叶,也能做的像模像样的。大品牌,要靠中低端茶、尤其低端茶来跑量、跑现金流。大品牌的营销策略主要是:开门店、区域代理、多级分销等方式。另外,有些老字号也不靠谱。有一年,我到某地(你懂的)去,专门到几个老字号茶铺去买了几款价格千元左右/斤的茶(店铺里不试喝、不讲价),回到酒店一试,然后就全部扔掉了——这些茶,对我这种多年饮茶的人来说,根本就没办法喝,里面有很多问题。
到这里,我们好像还是不知道如何判断好茶。我个人不成熟的体会是,只有一个可靠的标准——嘴巴里的感觉。如何判断?就靠嘴巴喝。
当然,不同的茶也有不同的方法和口感,比如普洱生茶如何判断是否古树茶?古树茶会有茶叶形状、质感上的细微差别,但归根结底,这些也都不靠谱。
最靠谱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你的嘴巴——经过训练的嘴巴,用它来咂摸茶汤的味道,咂摸出一杯茶汤背后的秘密。
三、训练一个品茶的嘴巴难吗?
难,也不难。
只要能分辨出南方大米和北方大米、新米和陈米、有机蔬菜和大棚蔬菜、饲养鸡和散养鸡等等的区别,那就能分辨出两款茶的区别。
这个不是重点,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四、如何买茶?
以下是个人体会,不保证正确无误。
基本上,学着买茶、学着喝茶,这两件事应该是同步的。
1.不推荐网络买茶。尤其不推荐各种包邮、微博茶妹妹等卖茶的。有很多人都是一个人注册了很多微博微信号码,然后用美女头像在网络上吆喝贩卖,还都声称自家茶园(不排除确有自己茶园的,但是辨别成本太高,且自家茶园的也未必就是多么好的茶)。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都是干什么的。严格意义上说,算得上是骗子。人家就是赚一个算一个,反正也没什么成本。而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冒用别人商标品牌卖茶的挺多,而自家品牌我们一般无从分辨茶叶好坏。
2.推荐自己学着买茶。第一步,建议题主,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周边,从茶店中寻找一个比较靠谱的。这里的“靠谱”,一是指人家真的就是做茶叶生意的,不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二是指店老板做人比较靠谱、比较坦诚,也比较愿意交流。第二步,经常到这家店里去喝茶聊天,跟人家学学茶。第三步,挑两三种茶,从一个级别慢慢喝、慢慢品。由于经常交流、比较熟络,可以试着在店里买茶——买自己喝着比较适口的茶。因为比较熟悉,店家会注意至少不会太坑你。第四步,在培养自己口感的同时,顺便观察这家茶店主要服务的目标客户都是什么样的人,一段时间就知道这家茶店的定位了。
3.茶叶的一般定价。这个算是本人胡扯了一点,当不得真,还请各位看官审慎相信。据我个人了解,不保证正确。茶叶店里,正常的行内规矩,一般分为标价、零售价、批发价。这里的零售价,是指卖给你的价格,一般是标价的6—7折。批发价,一般你拿不到,那是给长期合作方的。(有些胡乱定价的店,不在此列。)
——仓促讨论,且茶行业非常复杂,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在评论区与同好们继续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