Ⅶ. 世 <别人看不出你的本事?说真的,那是别人的损失>
1. 瞻前顾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不敢做
世间的常识、道德、伦理总是吵嚷地告诫你这不能做、那不能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结果只是让你更困惑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索性什么都不做。然而生活中的一切来自实际的行为,没必要受到规范、道德、常识的过度束缚,只要真心面对自己想做的事,自然就能摒除那些无畏的干扰。所以千万不要什么都不敢做,你能做的就是放胆前行。
2. “逃避”绝对无法改变你所面对的一切
千万不要因为讨厌现在的你以及这个世界,就放弃你的梦想,厌倦这世间所有的事,甚至净想着自己要超脱现世,以求解脱。别忘了所有的事都是由这吵嚷的世间而生,无论是艺术、宗教,还有你也不例外。
3. 世人惯有的偏见
世人习惯暗地里决定谁是情感丰富的人,谁是冷酷的人,谁是贤明的人,并且主观地认为这些人就该是这样个性的人。因此,一旦看到贤明的人露出困惑的神情,犹豫着无法做出决定的样子,就会突然感受到一股极大的落差感,从此对他投以不信任的眼神。
4. 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虽然人的眼睛具有类似照相机的功能,但不可能像照相机的镜头那样,捕捉到所有事物。譬如,欣赏夕阳照映下的群峰美景,并不是单纯地看到自然美景。就算自以为胸怀坦荡地眺望任何事物,也会无意识地在眺望的事物上覆盖一层称为灵魂的薄膜。这块薄膜是不知不觉养成的习性,当下的心情,以及各种片段记忆的综合体。于是,你习惯透过这层薄膜眺望美景,看待任何事,以至于,你看到的永远只是一部分的世界。
5. 价值并非与生俱来
任何东西并非原本就有价值,都是要经过使用,发现优点之后,才会产生价值。但对现在的人来说,比起好用、方便的东西,能够切合人们兴趣的东西所具备的价值更高。也就是说,喜好与品味这种流动的感受能提升东西的价值。
6. 人总是单凭最初的印象,做出轻率的判断
只要一开始摆出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态度,便能轻易地收服对方。然而,对方一旦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会萌生强烈的质疑。换句话说,人们总是单凭最初的印象,做出轻率的判断。
7. 道德观因人而异
世界上有各门各派的“道德伦理规范”。人们从中拣选一个或数个做依循,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而且,还是在没有特定意识的状况下,选出适合的道德派别以及道德标准。
8. 内心软弱的人渴望权威
什么样的人会轻易的向权威低头,深信权威之上,倚仗权威,大肆宣扬权威,视权威如命呢?当然是缺乏自我创造力,没法自我思考、自我启发,缺乏开拓力的人。权威就是来支配这些耗损生命力的人。
9. 国际化淡化民族的藩篱
随着时代演进,每一民族所传承的,像是传统服饰、风俗习惯、思考模式、方言、艺文发展等,都会加速淡化,甚至消失。没必要因此叹息,这都是为了淡化国家民族间的藩篱,促使人们相互理解、成为高贵的人的一种必经之途。如此才能慢慢褪去各民族传承自祖先的野蛮性,蜕变成洗炼的人。
10. 文化就像是苹果皮
文化就像是薄薄的苹果皮。鲜艳的薄皮底下,包藏的是激烈的混沌感。
11. 不该为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理想
国家是以保全国家自身为最高目的,国家利益说穿了就是保全国家。国家为了达到这个最高目的,理所当然地神圣化肮脏的手段、非人的手段。问题是,所谓的最高目的根本毫无根据可言,充其量只是一群窝居国家体制下的人们为了明哲保身而使的小手段。所以不必为这样的国家舍弃自己的理想,也不必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反倒要告诉自己,为了达成自我理想,牺牲国家利益也无所谓。
12. 恐怖行动不过是自卑者的恫吓
一旦权力无法充分施展,无法赢得众人的尊敬时,就会出现恫吓体制的组织。再来就是出现恐怖行动。
13. 世人往往被假象蒙蔽双眼
世人越来越无法分辨双眼看到的一切。分辨不出从一池浊水钓到鱼的人,与从深水捞起鱼的人,有何不同。
14. 每个大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
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童话就是真实。那么,对大人来说,游戏就不是工作吗?童话也只是现实中不可能发生,荒诞无稽的故事吗?不,没这回事。大人也可以视工作为游戏,而且比起孩提时代更能发掘世间故事的真实,为此欢笑、哭泣。
15. 先让自己感到富足,才有余裕行善
你绝不贫乏,应该说还挺富裕的,并受到世人的尊敬。你会谨慎地看待事情,所以没什么恶评,身体也很健康无虞。总之,先让自己感到富足,才有余裕行善。
16. 别忘了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自然是美丽的,自然是严苛的,自然也是一种永恒自由的存在,人们往往忘却了,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所以,当我们述说关于自然的种种,真正的自然其实与我们的想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17. 夸示威严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
看看那些自以为头衔显赫的家伙吧!他们做着能够彰显自己身份与地位的打扮,装出诚恳的表情与眼神,故意放慢动作以酝酿威严感,老是爱用无谓的开会、仪式来夸示自我,不然就是说些不着边际、拐弯抹角的话,爱听别人的奉承之词,即使感觉不太对劲,也只是皱一下眉。这些家伙就是藉由这些动作夸示自己的威严。为什么要夸示威严呢?因为想让别人对自己敬畏三分。说穿了不过是出于恐惧,对所属组织的恐惧,对自身的恐惧,使得心变得扭曲,才会想藉由权势压迫他人。造就此一恐惧的元素就是胆小懦弱,所以这些家伙的威严只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表现。
18. 蔑视他人就是瞧不起自己
有些人就是自以为是,过度膨胀自己。这种人的特征就是视别人为自己所用的棋子,不然就是极度蔑视别人,否定别人的存在。正因为他们自大又自卑,所以有时会粗鲁地对待自己,甚至轻易地舍弃自己。
19. 好书是众人精神的集合体
为何一本好书可以跨越时代,影响许多人的行为与思想,道出人心最微妙的情感?为何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境遇与个性?因为一本好书中具有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心与精神,而是结集许多人的心与精神,让一个人能与许多人一起共生共存。
20. 原因不一定和结果有直接关联
人们总说有因就有果,其实原因与结果不一定有直接关联。有时只是由结果大略推测出原因,而有时,结果与原因根本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因为原因与结果都算是半调子的状态,所以从什么观点来看都不一样,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的脑子。
21. 胜利绝非偶然
胜利绝非偶然,毫无半点侥幸。没有一个胜利者相信,其中存在着偶然。
22. 敌人是命运送你的顶级礼物
你的面前出现不可饶恕的敌人,你能做的就是放手一搏。而且要欢喜地迎战,因为这个敌人是命运送你的顶级礼物。你应该尽情享受命运给你的顶级待遇。
23. 印象混淆我们的判断
若别人认为你是个可怕的人,那就真切地说些你所经历的恐怖体验;若别人认为你是个冷酷的人,那就说些你的冷酷体验;若别人认为你是个复杂的人,那就说些你的复杂体验。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将发生的事与体验过这件事的人分开来看,因为印象混淆我们的判断,那明明是两件事,印象却迫使我们混为一谈。
24. 集体意识主导疯狂脱序的行为
一个人极少会做出疯狂脱序的事。当你加入什么团体,参加什么党派,参与标榜民族大团结的行动,抑或是卷入时代的漩涡时,就会不知不觉地做出疯狂脱序的行为。
25. 高贵的人
我热切期望高贵的人出现。高贵的人绝不会奉承、讨好任何人,也许别人认为他是个傲慢的利己主义者,但他始终坚信价值要由自己决定,也十分自豪自己的坚持。就算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也会坚持到底。高贵的人具有不同于普世价值观的道德标准,而且会率直地付诸行动。这样的人还没出现吗?
26. 孤独反而让你更加了解自己
不少人在与人来往的社交过程中,变得容易丧失自己的个性与纯真,甚至变得卑怯畏缩。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强韧,不要轻易地被别人左右,不随波逐流,努力保持原来的自己。舍弃、勇气、洞察力,这些都是能助你一臂之力的武器,帮助你不要在世间的浊流中迷失自我。所以不要畏惧孤独,孤独反而让你更加了解你自己。
27. 登上高处的你,想看见什么?
只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求新求变,毫不懈怠的话,就能登上高处,登上犹如山巅般眼界开阔的地方。那么,站在那里的你想要看到什么?你想抬起头,看到彼端云上的影子?还是想露出夸耀胜利的笑容,轻蔑地瞅着山脚下的人们?
28. 女人是这世界的蜂蜜
有一种女人,平常都保持好心情,脸上总是挂着甜美笑容,喜欢灿烂美丽的事物,不会老是愁眉苦脸,要求自己在别人眼中永远都是纯真可爱的。奇怪的是,有人就是喜欢批评她们是轻浮、没格调、水性杨花的女人。真是如此吗?不觉得她们是这世界的蜂蜜吗?正因为这世界有太多可怕的事,太多令人痛心的惨事,才需要她们的关爱,她们的抚慰。要是这世界没了她们,便成了难熬的地狱。
29. 女人存在的意义
一个壮志凌云的男人,背后都有个帮助自己清楚确立目标的不凡女人。因为,这样的女人天生有着掌控全局、引领男人的本事。
30. 习惯了当应声虫就会变成卑怯的人
每个人都会优先考量自己的利益,所以不会轻易赞同、支持他人的意见。譬如,为了维系情谊,不得不表示赞同;为了不成为众矢之的,不得不表示支持;或是为了不想惹周遭人不愉快,不得不随声附和。不管基于什么理由,习惯当应声虫的人就是卑怯的胆小鬼。
31. 政客眼里的两种人
政客的眼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对自己有利的人,一种是可以作为工具来用的人。前者是单纯、迟钝、守礼,容易感激别人的人;后者是充满欲望,只讲利益的人。另外,还有第三种人,是与政客为敌的人。
32. 先自救才能救人
连自己都救不了,如何救人?这理论似乎颇有道理,但事实为何?真是如此吗?救人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就算我手上握有救命之钥,对方的锁也不一定能用我手上的钥匙开启。
33. 眼见不一定为凭
我们自以为能靠双眼明辨事物,以既定的形式思考事情,甚至认为所有事物都有形式可依循。但自然并非人工物,没有形式可言,所以我们更该虚心坦然地看待自然。因为自然不分内外,自然是内外相通,完全连结,所以毫无基本形式可言。
34. 哲学家追求的是——世界应有的模样
哲学家追求的不是真理,而是世界应有的模样。世界又是什么模样呢?这就是哲学家感兴趣的地方。至少,世界上有一件事能以自己的观点来解释。因为,能以人的观点来解释,就能有跟人相比拟的解释与构成。或可以这么说,哲学家把所有事及世界都看成是人。
35. 过度美化的价值、评比的基准
以往做过好几次的事,现在又重新来过,却不觉得自己在重复做自己做过的事。这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与评比已经改变,习惯以现代的新事物来思考。好比将明明是杀人的事实,却冠上战争、纷争、事变、动乱、镇压、评定、革命、恐怖行动等各种名义。换句话说,我们会过度美化价值、评比的基准。
36. 大众就是一群被束缚的人
人们习惯依据一个人居住的地方、职业、身份地位,以及受到时代支配的常规、旧习等,确立自己的看法,而且以为别人和自己的看法一样而感到安心。殊不知自己被束缚着,只是因为和许多人一起被束缚着,所以浑然不觉罢了。
(抄写自《超译尼采Ⅱ》 作者:尼采 编译:白取春彦 翻译:杨明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