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锁相遇
1943年10月,深秋暖阳底下,一名男子搬来藤椅,在草地上翻阅刚收到的新杂志。
当他读到第一篇小说,原本懒洋洋地靠在藤椅里的身子便忍不住慢慢坐直。
如此干练的文笔,如此深刻的洞察,让他禁不住把小说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个男子就是胡兰成,他当时读的小说就是张爱玲的《封锁》。
胡兰成,又名张嘉仪,浙江嵊县人。
父亲是个茶楼伙计,母亲是个不识字的农妇,家中排行老六。
胡兰成虽出身寒门,却满腹经世才学。
后来不顾千夫所指,做了汪精卫的御用文人,成了为人不齿的汉奸。
1943年12月,胡兰成终因与汪精卫的罅隙,被关押了近两个月。
重获自由之后,他便径直去了苏青办公室。
即使身陷囹圄,他也惦记着从苏青寄来的杂志上读到的张爱玲的小说。
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使他对爱玲充满了好感。
在后一期《天地》杂志上,看过爱玲长发披肩的照片,结识爱玲的念头就愈发浓烈。
几番软磨硬泡下来,胡兰成终是从苏青那里要到了爱玲的地址。
2.欢喜初见
初次见面,胡兰成到底是有些失望的。
一个名气如日中天的女作家,身上却无半分女作家的影子。
坐在那里,一副幼稚可怜相,像足了一个青涩的中学生。
她被世人传得神乎其神的奇衣炫服,在胡兰成眼里也是有几分寒酸。
她跟想象中不符,从见着她的第一眼,胡兰成便明白自己心里的不喜欢。
虽是如此,胡兰成从品评时下流行作品,述说自己的身世经历,到问起张爱玲每月写稿的收入,两人一谈就是五个小时。
初相识便直接追问收入,未免有些唐突。
爱玲却并没太在意,而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他,然后继续兴趣盎然地听他谈天说地。
有后来人曾打趣说,胡兰成取悦女人有三宝:
一是向女人坦诚他的不幸经历以博同情;
二是向女人坦露情史以视尊重;
三是花女人的钱以示二人关系的亲密无间。
这三样法宝对多个女人屡试不爽,即使灵透冷漠如爱玲,也难以幸免。
所以第一次见面,对胡兰成的爱意便悄悄在爱玲心头蔓延。
3.低到尘埃
有了第一次见面的欢愉,很快就有了第二次的私会。
胡兰成回忆说,爱玲的房间华贵得使他不安,房里弥漫着逼人的“兵气”。
常在名媛政要府上穿梭的他,心里竟也有了一丝胆怯。
那天的爱玲穿着宝蓝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
与初次见面时的她相比,整个人显得青春靓丽了不少。
此后,胡兰成每天都去爱玲家与之相会。
在某天的闲谈中说起《天地》杂志上爱玲的照片,爱玲立马就把照片翻出来送给他。
照片的背面就是那句: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一个是年近不惑、家中有妻有子的文人汉奸。
一个是芳龄正好、感情世界纯净的像张白纸的当红作家。
如此不搭调的一对,就这样不管不顾地牵手共赴爱河。
4.一纸婚约
红尘男女,爱得再热烈奔放,也逃不过俗世烟火。
不屑与人争风吃醋的爱玲,虽然知道胡兰成在背地里与苏青约会,也常毫不保留地夸赞好友炎樱的美丽,她也只是含笑而过。
不仅如此,在胡兰成的妻子英娣跟他摊牌离婚之时,她毅然当上了胡兰成新的停靠港湾。
1944年8月,爱玲与胡兰成结婚了。
那一年,胡兰成38岁,爱玲24岁。
没有张灯结彩,也没有高朋满座,只有一纸婚约,以及好友炎樱的见证。
婚后那一小段时间,爱玲在生活上甜蜜有加,事业上顺风顺水,作品相继在各大报刊开花。
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5.感情决裂
日军在中国的势力江河日下,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的官员,也开始踏上了逃亡之路。
乱世里,刚离开爱玲的胡兰成,在武汉搭上了小护士周训德,后又在温州勾引了大两岁的范秀美,并皆以“夫妻”与二人相称。
胡兰成在爱玲面前越渐飘忽游离的目光,终是刺痛了爱玲的心。
泪之所起,皆因情不能自持。
一向孤傲冷漠的爱玲,眼里终于有了泪意。
爱玲知道,她一生中最美的爱恋,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如她所说,离开胡兰成以后,爱玲便渐渐在文坛上凋零了。
对她那段时期的创作空白,柯灵曾在他的回忆文章《遥寄张爱玲》里有过贴切的描述:
“内外交困的精神综合征,感情上的悲剧,创作繁荣陡地萎缩,大片的空白忽然出现,就像放电影断了片。”
6.因为懂得
有人问,张爱玲为何会迷恋汉奸胡兰成?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亦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爱玲对胡兰成的爱,或许就因了那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胡兰成这个情场老手,是懂得张爱玲的。
懂她文章里的洞明,懂她经历世事极少,懂她贵族背景下的高贵优雅,懂她少年遭受的不幸经历。
在政治弱智的她眼里,胡兰成只是一个“懂”她之人,并没有多想他的文人汉奸身份。
或许,爱玲那样一个才华漫顶之人,也唯有胡兰成那样的经天纬地之才,才能虏获她的芳心。
如果喜欢,点个赞支持一下哦!
我是若言,热爱阅读、坚持努力的90后
白天上班好累,晚上写文辛苦。
如果客官喜欢,请狠狠地点赞、打赏、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