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秋季起全国统一启用了语文统编教材,统编教材里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强调“整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读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其实对于整本书阅读早在1943年叶圣陶和朱自清就合著了一本《略读指导举隅》这里的略读指导其实就指的是整本书阅读指导。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在该书的前言中学习一下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方法。
一、整本书指导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课内课外的结合,需要精读和略读的结合,需要单篇和整本书阅读的结合。学生在精读短文中学到的方法需要在课外整本书阅读中去实践,去运用,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也需要在恢宏巨著中去感悟,去提升。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1、版本指导。
一本书会有多个版本,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时应该多方面了解,哪一个版本是最贴近原稿的,是作者或者文学届最认可的,而不是删减版,或者是增补订正不当的。但这也常常是我们老师忽略的一点,这和我们老师的阅读量较少,知识储备不足有关。
2、序目指导。
包括序文和目录两方面。首先,序文也叫前言、序或序言,也有的书有书评推荐。这些都能让我们对此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看序言的习惯。其次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先看目录的习惯。这样对整本书也能从结构层次上全盘了解,然后规划阅读方案。有些书是需顺次看下去,不读第一卷就没办法看第二卷。但有的书各章之间连续性不是很紧密,或几章组合为一个内容。我们可以打乱顺序,把关于某方面的各卷或各篇聚集起来看,或者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或迫切需要先读的部分看。
3、参考书籍指导。
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养成利用参考书籍的习惯,对于学生读书的深度、广度都很有帮助,同时可以防止学生养成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坏习惯,并培养他们从小树立做研究,做学问的意识。但是教师在推荐参考书籍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力,且不能推荐过多,导致学生厌烦,而削弱了阅读的兴趣。
4、阅读方法指导。
不同的书指导重点和方法略有不同,但作为语文教学推荐的阅读与数学、科学不同,一定要在阅读中进行写作技术的研究,要明白作者写的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短处是什么也要能发现,并说出所以然来。这样的批判性阅读对提升学生思维,以及学习并模仿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大有裨益。
下来分体裁、分类别谈谈指导方法:
第一,知识性比较强的书籍,我们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概括,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并随时运用思考与判断,必要时一定要选择重要的记忆,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并吸收知识,深化思维。
第二,阅读小说或剧本,不要只重视它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读懂作者在此书中所有表达的人生经验、社会批判,这才是文本的精魂。这就需要老师通过暗示或指导,启发学生凭着情节逐一追求作者想说而没有明白说出来的意思,才会和作者精神相通。
第三,阅读诗集,可以按写作年月看诗人风格发展变化,或按照题材归类学习这种题材如何立意如何抒发,或按体式归类,比较哪种体式更适合作者表达感情。不论怎样分类,重要的是感悟诗情,是和作者的心产生共鸣。
第四、阅读古文必须明了古人所处的环境和他所怀的报复,所谓“言为心声”“诗以咏志”是古人最擅长的。
5、问题指导。
无论阅读何种书籍,除了记忆、体会之外,必须要研究,要有问题,所以培养学生会提问题也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方法。而且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提的问题不一样,同样的人每一次阅读提出的问题也不一样。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会提问题,老师要指导学生给他们一些提示,可以从目录、序言、人物、注释、书评等入手去学习提问题。在研究问题中学生的阅读才会更深入,更透彻,文字的感知力会不断增强,文学的鉴赏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6、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琐屑的摘录,可以是参考的零星资料,临时触发的片段意思,特别欣赏的几句话。另一部分是完整的心得,可以是读后感或读书报告、研究报告。不论是零星的记录还是完整的心得,一定要说出个所以然,这才是经过思考的深度阅读,这也会是将来指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交流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中反复出现“养成习惯”,可见阅读指导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知道“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老师可以给一些引导,主要是读“某一类书”的方法引导,可以选择部分章节进行指导,还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动,但所有课堂上的指导与活动都是为培养学生的习惯打基础,因此老师一定不能贪多图快,也不要走形式,做样子,要扎扎实实地指导,要从细节上入手,才能真正落实目标任务,提高学生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