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今天,开班子会校长说要听你的课?”“啊?”“就这几天的事,月考你的成绩不理想,这次可不能搞砸了,好好准备。”吴能惊的嘴张的多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主任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备课,把知识点咂摸透,没问题。你准备好,告诉我,我再跟校长说一声。”说完,夹着课本上课去了。吴能忙打听别的老师“校长,听过你们课吗?”“咱这个校长刚来那几年还经常听课,这几年咱学校没来新老师,还真是不太听课了。”
爱开玩笑的丁老师一旁撺掇“你可得好好准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校长眼里留下好印象,好提主任啊!”“老师才干了一个月,还中层?不敢奢望。”“咱主任没说什么时候听我的?”田丽娟紧张的问。“怎么你眼馋,先让给你。”吴能开玩笑。厚道的袁老师安慰他说“不用紧张,谁都从年轻过来的!甭听咱主任吓唬你,你就放心大胆的讲,头一年毕业,就是讲的不成,也没人笑话你。”
虽然话是开心锁,但一想到校长要听课,中午,吴能失眠的老毛病又犯了,一件事就是这样,你越是暗示自己别去想,想的越厉害。开始时,眼睛还发涩,后来脑子里乱乱的发胀,一拍,要从耳朵里冒出来一般。后来,干脆不睡了,反来复去琢磨这一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
丁老师说“讲课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现在就兴这个,你死噗噗的在上面讲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没有新意,当然得不来彩。”可我上哪里去找正好的课件?李艳丽肯定有,但今天在办公室,一听说校长要听自己的课,简直就是幸灾乐祸的说“多好的事!校长什么时候来咱办公室了?去听你的课,多大的荣誉啊!”然后拍拍吴能的肩“嗯,小伙,前途无量啊!”就这号人,你向她张口,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讲课的关键是有了课件,你不还是得靠嘴讲,毕竟课件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什么方法就能提起学生的热情?在哪个地方埋下包袱,突出亮点。看似简单的事,理顺开来,怎么给学生讲明白,怎么讲更生动,怎么使学生更多的互动,一桩桩一件件,总感觉顾此失彼,知识点的讲解如何做到详略得当?多举几个例句固然真切,但会不会练习太多,理论过少?几个知识点随着思绪的搅拌,变成一锅热腾腾的浆糊。最后,吴能干脆不睡了,爬起来,决定先从课件入手。
校网的公共服务器上,每一个都可以自由建立文件夹,上传下载资料。吴能借着中午办公室没人的空,偷偷浏览了个个英语老师的文件夹,层层挖掘,把那些课件都拷下来,利用借来的笔记本电脑,一个个整合揉搓,其中最实用的还是李艳丽的,不仅网上搜不到,而且简练整齐,几乎是拿过来就能用,但想到上次“偷学笔记”的事,“偷艺”必须慎重。
下午,自己先整合了几个课件。又请田丽娟给自己改课件,田艳丽上大学时,经常帮辅导员干活,课件做的相当溜。足足耗费了一天后,课件出来了,李艳丽的课件已经按吴能的思路改的面貌全飞,不用怕被认出来了。接下来,吴能又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备课,几乎把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了下来,像写剧本一样,精雕细琢,细到保证每一个发音都准确到位。最后,他鼓足了勇气跟主任说准备好了。
吴能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他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试讲,他这节备课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完美,而没有实际的操作。任何一节公开课,都是在频频试讲中,磨出来的,你抛出一个问题,以为是个彩,实际可能是个雷。后期的难看,可想而知。
周四下午第二节,校长,业务副校长李,级部主任王,英语教研组长张,七年级全体英语老师,没上课前,教室后面就坐满了一趟。主任早到一步又叮嘱“你是四个新老师的头一炮,头仗胜仗仗胜,别紧张。”虽然是课间,学生们也被这阵势唬的一句话也不敢说,只是瞪着大眼东张西望。
10分钟后,班长几乎用颤抖的声音喊“stand up”吴能“Good morining girls and boys”同学们“Good morining Mr.wu”,班长“sit down!”从小学就开始的开场,学生们语气里都带出了不自信。
讲课过程可想而知,那些好学生也被后面坐着的8个大神吓的六神无主,一个个呆若木鸡。每每吴能抛出去的问题,都石沉大海,尴尬的沉默如瘟疫传播开来,连掉笔的声音都震耳朵。屡屡的启而不发,吴能只能改成个别提问,效果依然惨淡,吴能恨不能把答案变成粉笔头,一下抛给学生。
最要命的是,吴能一紧张把what写成了where,本来是“你叫什么名字?”现在翻译成“你的名字在哪里?”瞬间,吴能的汗就出来了,慢慢聚成一快,感觉要淌下了一般,又没有合适的机会去擦,只好听之任之。
幻灯片一张张放着,在吴能脑海里一步带过的知识,变的举步维艰。本来为精彩而设置的各种亮点,漏的漏,掉的掉,学生一下子不适应这么花哨的课堂,一脸茫然。就这样,下课铃突然响起,课还没有讲完,吴能一怔,草草收场,慌乱间还把板擦扫到了地上,弯腰去拾,那一滴久违的汗,不偏不倚的正滴在皮鞋上。等他起身,老师们正陆续搬着凳子撤走,从他们的脸上,吴能看出了“失败”。
主任临了,就一句话“校长,在办公室等你。”吴能脚下跟注了铅一样,平时恨透了的台阶,现在恨不能走不到头。敲门前,脑海中只剩一根稻草——英语,校长听不懂。
校长的口气不是特别严肃,提的意见也比较中肯。第一,课件太花哨不实用。第二,反应平平,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口语不行,离专业差得太远。第四,上课太紧张,课程安排不合理,没有讲完。
领导边讲,吴能边点头,实际上,问题也确实存在。最后勉励说“年轻人嘛,讲不好也是在情理之中,慢慢的多听人家老教师讲课,水平也就上来了,争取一周最少听老教师一节课,不一定光听英语,主要是学习人家在课堂上的那种从容。”吴能听到这,涨起了胆说“校长,我们几个新老师都很想听听老教师的课,但没有‘尚方宝剑’,总是吃闭门羹。”说着,尴尬的笑了。校长一听,立马给王主打了电话。
(本连载是我在教育之余,锱铢写成,改了三次,历时3年;
本着最大程度的反映现代教师的方方面面,不掺杂一点虚情假意;
每天定时更新,谢谢各位同行的阅读指正,您看着好,不求打赏,点个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