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后的感慨。说这话时,老妈脸上露出了无比享受的表情。
就是因为这表情,鼓浪屿令我心驰神往了足足很多年。
于是多年之后的一天,我们终于登上了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岛。
我提前可是做足了功课。所以一上岛,我们便坐着观光车飞驰到酒店,放下行李,然
后卖力地穿梭于各个拥挤的小巷子,履行着每一个中国游客应尽的义务——买门票,游
景点。
菽庄花园绝对会是首选。曾经作为地方名绅林尔嘉先生的私宅,菽庄花园可谓将“面
朝大海,春暖花开”演绎成了现实:背倚日光岩,面朝大海,巧妙地将万顷碧波用一堵
横墙藏到了花园里面。漫步于园中,可听流水之声,观鱼儿嬉戏,看游人困于迷宫之中
开怀大笑。
曾听人说,旧时的鼓浪屿总会传出阵阵优美的钢琴声。如今琴声已去,而钢琴犹在。
钢琴博物馆里,百余架古典钢琴错落地摆放着,各个价值不菲。伴着音乐,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悠悠琴声飘荡于四方的鼓浪屿。我相信任何一个音乐爱好者都不愿错过这样的享受,毕竟,就连我这样不识音律的大俗人也对那里流连忘返。
然而,我们的岛上的景点参观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回去睡觉”。于是我便向四周环视了一下,接着一头扎回了酒店。
闹钟定的是下午四点。但其实我是被窗外的鸽子声吵醒的。爬起来,打开窗,绿茸茸的草坪上,我一眼便发现了那只把我吵醒的鸽子正自顾自地蹦跳着。索性起床,叫醒大家,继续开始溜达。
小岛上普通的甚至有些破败的居民楼,有着最朴实的南国风情。阳台是如今在北京鲜有的开放式,可能是天气太过潮湿的缘故,洗完的衣服是需要用风来吹干的。楼的一侧永远都
会爬满绿色的爬山虎,就像是那些淘气的绿色家伙们将那栋楼轻轻拥入怀抱。路旁最多的还是那些充满故事的独栋别墅。可惜主人们早已离去,我只能从那残破却依旧精致的建筑中,从院子里依旧茂盛的龙眼树下感受昔日大户人家的辉煌。我不得不开始佩服刚才让我们回去睡觉的家伙了。八月份来到鼓浪屿的确不是个明智的选择。比起风景,很显然,眼前的人头永远都是更加抢眼的。但是午后的鼓浪屿,人潮开始渐渐退去。于是这才开始抬起头认真地观察了起来,不停地按着手里的快门。对于一个在北京生活了18 年的姑娘来说,鼓浪屿实在是带给了我无限的惊喜。它不同于任何之前我到过的热带城市,它的自然气息是如此的张扬。比如我会惊讶于路旁那个叫椰子王却不长椰子的椰子树,惊讶于香蕉代替了玉米,密密麻麻地种在了地里,惊讶于独木成林的榕树,惊讶于为什么看上去如此平常的树上会长着那么鲜艳的花儿,还有趴在斑驳的院墙上不知名的红色小虫子。
汽车是从不存在于这个岛上的。就连早上带我们飞驰的电瓶车也知趣地藏了起来。倒是有一堆赤膊大汉拉着人力车哼着歌从我们身旁走过。居住在岛上的大爷大妈们悠闲地坐在路边的台阶上,偶尔聊上两句,却也不多说。而小狗们则选择在地上打个小盹儿,一副副得道成仙与世无争的样子。只是卖鱼丸的奶奶家门口依旧排着很长的队伍。最喜欢岛上错综的路,它让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随意而富有层次感,总会让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惊喜。
晚饭的时候我自己遛了出来。夜色已至,便只好沿着路边的店铺前进。人们或在明信片上写上思念与祝福,投入信箱,寄给远方的亲友;或在某个充满小资情调的铺子里为自己的闺蜜精心挑选着礼物。我则驻足于某个精致的音乐盒前,看着上面的小火车转着一圈又一圈。
晚上的鼓浪屿回归了真正的宁静。我们爬上沙丘,坐在一起,吹着海风,看着海浪。
情侣们或并肩坐于沙丘之下,或手牵手漫步于海湾之中。而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突然觉得,惬意不过如此而已。
记得某本书上是这样形容鼓浪屿的:“即便是在游客爆炸式增长的现在,只要你愿意走得更深更远,还是能发现那些没有人烟,布满爬山虎和佛手花的绿色巷弄;还是能在某个小山坡上席地而坐,看远方繁华的城市华灯初上,潮涨潮落。这份独属于小岛的宁静,才是鼓浪屿最本质的东西。”
第二天的清晨小岛又会充满了喧嚣。我知道,在它的深处,仍藏了很多我钟爱的宁静。
本文为《Myouth校园特刊》投稿,转载请联系M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