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里带“货”的词,如果是指人的话,一般为贬义或玩笑语。如:蠢货、二货、烂货、货色。不知为何单单“吃货”一词那么走红得宠,还被升级为“长得好看又有钱的才叫吃货,其余的都叫饭桶”,一时间营营众生恨不得全贴上“吃货”的标签。不管是“吃货”还是“饭桶”,两个词里各取一字,组成“吃饭”。美食确为人生第一要义,民以食为天,吃饭这件事,万万马虎不得。
学营养的时候,老师说:“我们只研究三个问题,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我默默地盘算了一下,这九个字不亚于数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即使最高级的营养师,穷其一生,也不见得所有问题全遇到全精通吧。何况还有一个附加项不容忽视——和谁吃?
那些长期混迹在各种饭局、场子里的男人女人们,恐怕吃货之意不在吃,在乎眉眼高低、快意恩仇也,整好了一团和气,整不好上演最后的晚餐也不无可能。不管你是做东、是角、是客,热热闹闹唯独吃不出饭香,实属活着不易,值得同情的一群人。
以前,也是颇喜欢交际的,啖肉、喝酒,“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后来,除了必须的来往应酬,参与的饭局越来越少,一人逍遥,吃独食渐成常态。
独食有独食的妙,尤其是在心情舒畅、别无牵挂之时,自己动手做饭,不必顾忌别人的口味。有时两三个青红小菜,有时一碗白粥,有时圆滚滚十几只水饺……滋味从鼻尖钻进喉咙,牙齿切开食物表层,充分咀嚼,沿舌尖滑下,或软糯,或酥脆,或柔韧,量力而吃,不以饱喜,不以剩悲。有时一盏红酒佐餐,闪着宝石般的光泽,浅酌慢品间留下曼妙回味。于我,每一粥一饭皆蕴藏着不能言说的人间清欢,下一餐又该宠幸谁,自己说了算。
有人陪,我是暖心的伙伴;没人陪,我是自己的君王。所以,不怕孤单,孤单是上天赐予人独享的另类美食。
如果你不曾用心地观察风吹过树梢,香椿的嫩芽怎样由红转绿;不曾在世界都沉睡的夜晚,醒着耳朵;不曾在大雨滂沱的天气里驾车,高速路模糊地变了形,车里的音乐淹没了外面的雨声,你独自一人紧张到胃痛却又兴奋地偷笑;如果晨光曦微,小鸟亮起婉转的歌喉,你不曾穿过叶与叶的缝隙,用目光温柔地抚摸它们的羽毛……可以说,你没有真正享用过孤单。
涉世未深的少年,愤青、痴恋、迷茫、狂野、忧伤、纯粹,急匆匆跟着风尚,以浮华为独特,为丰盈。这,没有什么不好,因为青春太快而消失的迅疾。人世繁华,万千滋味总要尝遍才算好好活一回。生命这棵沉默之树,暗中自会伸展它的根须,早晚有一天枝繁叶茂。“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少年郎,你还没有资格品尝孤单。
有的人,心魔重,纵然鲜衣怒马,内心遍布荒愁。孤单时容易沮丧,听到一首老歌,读到一行文字,念及一位旧人,悲悲切切,形影相吊,“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于健康无益。有的人无法让自己安静下来,存在感永远来自于别人的回应,进化了上百万年的人类,骨子里还是喜欢表演,喜欢被关注,这是人性。在这个百无禁忌的电子时代,网络生猛,有的人独处时守不住心,管不好自己。那么,请你回到人群里去,因为你浪费了孤单。
屈原曾经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诵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从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成为伟大的诗人。宋庆龄从青春到老去几乎孤单一生,却留下举世钦仰的品德、优雅高洁的风采和魅力。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奋发图强的孤单;“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孔子超然物外的孤单;达摩面壁九年是一代禅宗修为心性的孤单。我们不比这些名人,但求孤单时不落寞,不消沉,不萎靡。与书交集、与茶为伴,修身养性,做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能书法精进、心底清明、筋骨强健、思想辽阔……“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恭喜,你升华了孤单。
今天晚饭后,我走出门去,在夕阳的余辉中按自己的节奏前行。到路口,正是轻轻吟诵一遍《琵琶行》和《春江花月夜》的距离;再下一个路口,随着暮色转深,灯花次第开放;转弯,便可以看见升起的月亮,月光如水温柔地照着大地,并无凉意与凄清,她随着我,疾走,身上微微汗湿;转回家中,似乎还带着晚风里花的芬芳、月的玲珑。
一旦学会自我关怀,人生便不再低迷。独食般的孤单,我已上瘾,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