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学生,课堂上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算做到关注学生呢?
一.关注内容,以学定教。
关注学生,并不仅仅指教师要看到学生,实际上它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课前持续关注到课后。从备课开始,教师心中就必须要有学生,所教授内容与设计,必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梯度合理,不可一味追求“大容量”、“有高度”和“深度”,而不顾学生能力。要教学生,必先知学生。知学生水平和能力,找准最近发展区,才能有的放矢。例如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采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时,由于学生国语水平有限,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语言障碍,适当降低难度和课堂容量,避免生涩难懂的长句、长题,低起点,慢节奏,循序渐进。
二.关注素材,相辅相成。
不同的科目,学习素材各不相同,但一堂好课,都不开丰富多彩的素材。常见的有图片、文本、视频、实物、数据、词句、仪器等,素材的呈现方式又可以分为语言描述、课件、板书、学案等。
同样的素材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效果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在一节化学课上,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三个问题。但这三个问题教师只口头表述了一遍,既没有呈现在课件上,也没有书写在黑板上或导学案上,试想:学生仅凭听一遍能否记住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呢?再比如生物课上,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了不同植物的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并指出根、茎、叶、果实和种子。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展示的不是图片,而是真实的植物或标本,效果又会如何?
同样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素材进行展示。此时,应该力求清晰直观,重点突出,美而不俗。优秀的图片、作品总能给人美的享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单是呈现“美”的事物,已然有了审美的教育意义。
课本、课件、板书、学案等学习素材最好能够互相补充,互为支撑,形成有机整体,为学生学习和思考服务,而不要各自为营,互相重复,拖沓冗长。
三.关注路径,寓教于乐。
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法,更要关注学生学法。关注学习路径,即要关注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开拓眼界、提升理解、形成能力的方式与方法。如果教师只是自说自话,自问自答,学生除了听讲再无活动,大多数情况学生都将昏昏欲睡,或思绪飘飞了。教师须设计阅读、观察、描述、记录、举例、排序、归类、创建、联系、提问、交流、展示、总结等环节,为学生创造参与、体验、思考的机会。例如仪器操作,就应该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科学实验,教师讲得再好,也不如学生亲自动手;重疑难点,更需讨论辨析。丰富多彩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学习途径,方能事半功倍。
四.关注眼神,心领神会。
笔者曾目睹有的教师上课时不看学生,或背对学生面朝黑板自说自话,或目光空洞零散,对学生看而不见。这类教师大多为初登讲台的年轻教师,或缺乏自信,或准备不够充分,只顾着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内容,顾不上关注学生了。
凡是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无不是目光犀利,时而如灯,扫视每个角落;时而如炬,逼视某位同学;时而目光和蔼,充满肯定与赞赏;时而目光忧虑,充满疑惑和期望!
学生的眼睛更比教师清澈淳朴。眼睛乃心灵的窗口,观察学生的动向,莫过于眼神。专注听讲的学生,眼睛总是紧盯老师;游离的学生,大多目光呆滞空洞;困惑学生总是眉头紧锁;心不在焉的学生往往左顾右盼;做贼心虚的学生经常偷瞄老师;身体不适的学生则面露苦相......用目光与学生交流,远比语言高效且直接,有的孩子虽然性格内向,很少举手或开口,但他的眼睛却是会说话,十分明亮敏捷,师生眼神只一接触,双方便心领神会了。教师如果没有与学生目光的接触与交流,那么师生就不能心心相印,浑然一体,教学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
五.关注听感,言美情浓。
教师的工作,离不开语言。言为心之声,语言不仅承载信息,更传递情感。关注学生,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听觉感受。有的教师一开口讲话,言辞流利,妙语连珠,听者全神贯注,如沐春风,如听音乐,叫人欲罢不能,仅凭语言,就已经征服了学生;也有的教师讲话,口齿不清,逻辑混乱,声色干瘪,听众很快便觉疲惫。参加过讲课比赛的教师,都有磨课的经历,磨课的感受之一即是,很多心思是花在语言的雕琢上的,说教师讲课是语言的艺术并不为过。可见,教师躇练语言,能为课堂增色不少!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精神饱满,清晰准确,指向精准。有的教师年纪轻轻,讲话却有气无力,甚至后排学生都听不清楚,这样的语言怎么会有感染力呢?也有的教师词不达意,向学生提出要求或发出指令时指向不准,模棱两可,这样既会造成学生的困惑,也会损坏教师自身的形象。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干净利落,逻辑清楚。没有人喜欢听啰里啰嗦、前言不搭后语的讲话,如果讲话有“口头禅”,还是尽快改掉为好。第三,教师的语言重在启发。如果教师总是惯用陈述句,把本来该由学生说出来的结论或词语自己陈述出来,那么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也剥夺了学生听课学习的乐趣,用不了多久,学生便会呆头呆脑,昏昏欲睡。第四,教师的语言要亲切从容,清晰可便,抑扬顿挫。有的教师语速极快,自己讲的辛苦,也给学生传递了焦虑,学生感觉特别“赶”,这就破坏了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笔者曾听一位教师面向南疆少数民族孩子国语授课,语速很快且吐字不清,十分钟不到,就看到后排孩子没精打采,东倒西歪。这些孩子原本国语基础就十分薄弱,莫说所传授的学科知识,只是把一句话听懂也并非人人能做到。若教师语速再快些,而且多是学科专业术语,结果可想而知。许多理科教师的语言虽然清晰准确,语速适中,但语气生硬,语调单一,也是不利于营造舒适融洽的课堂氛围的。
六.关注评价,和谐激励。
学生是非常在乎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的。如果把教师比作园丁,那表扬和批评就是园丁的剪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两件法宝,不失时机地利用之,这对于树立班级正气、培养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有的教师叫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孩子回答正确了,教师却没有任何评价,甚至忘了让孩子坐下,导致孩子无所适从,甚至有些尴尬,没有留下愉快的体验;也有的教师只是随口说一句“很好”之类的话,语气平淡,目光漂移,评价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
将心比心地站在孩子角度想一想,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表扬和肯定?教师的一句表扬和鼓励,足以让孩子兴奋一整天,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攻心的过程。善于表扬和鼓励的教师,不仅语言丰富,感情真挚,目光真诚,而且善于使用肢体动作,或拍拍孩子肩膀,或竖起大拇指等。只要教师心中充满爱,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就一定可以发现他的优点和进步,表扬和鼓励也会真心实意,情真意切,让孩子备受激励和鼓舞。
七.关注心理,融洽舒适。
教师的工作,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只有在满足生存、安全感、归属感的前提下,才会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营造融洽舒适的课堂氛围,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十分重要。
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本想与孩子分享一篇活泼有趣的童话故事,但是课前却因为一个小错误将学生劈头盖脸斥责一顿,使得课堂气氛凝重,学生个个噤若寒蝉,那一定是不利于后续的教学的。
有的教师提问学生后,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则会斥责或批评。这一举措虽然能够起到督促学生专心听讲的作用,但是学生人人自危,没有了安全感,被叫到了则过于紧张,没被叫到,则长舒一气,这样的心理也是不利于学习的,并且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偿失。
但凡成功的教师,都与学生保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学生可以做到有理有据,宽严相济,顺势而为。以笔者的一堂课为例:一次,笔者正在讲课,窗外远处篮球场却上演了一出师生“斗牛”的好戏,场上的教师正是孩子们的班主任,虽然课正讲在紧要处,但孩子们却频频转头朝窗外看去,于是我干脆将课停下,“集体观战一分钟”,孩子们瞬间欢呼着围拢到窗前。一分钟过后,场上也已经打完一个回合,我再叫孩子们回到座位后,孩子们的新鲜劲儿过去了,听讲也专注了许多。
做一名教师不易,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尤其难。想要有精彩的课堂,教师必须眼中有学生,心中也有学生,全身心投入,全面关注,做到这些,教学必然高效,教师也会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