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乔希•维茨金,少年时曾8次在全国象棋冠军赛中夺魁,13岁即获得象棋大师头衔。他是《王者之旅》(又译《天生小棋王》)一书及同名好莱坞电影的主人公,声名鹊起。18岁时,他出版了个人第一本书.《乔希•维茨金的进攻性象棋》。20岁之后,他开发了世界上*的计算机象棋程序“象棋大师",并成为其代言人。在纵横西方棋坛十年后,维茨金22岁开始研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赢得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头衔,成为“太极拳王”。他的传奇经历及成功心法被美国人奉为学习经典,竞相追随效仿。《学习之道》并不是教你如何学象棋或太极拳,而是让你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饱尝成功的学习之“道”。
导读:
作者认为,他并不擅长太极也不擅长国际象棋,真正擅长的是如何学习,这才是他最大的成就,所以他将在国际象棋和太极中所领悟到的关于学习和如何学习的方法和模式告诉了我们。他的全新学习方法:
1:学习从热情出发。
2:先学会输,才有机会赢。失败的经验比胜利更有价值。
3:让我们攀上高峰的不是奇招,而是熟能生巧的基本功。
4:专注当下,使生活更丰富精采。
5:学习是一场心智马拉松。
另外本书介绍了两大核心内容:
1:学习方法,颠覆了大多数人对学习的认知。
2:如何高效学习?
关于学习方法,作者列出了几个步骤。
第一步:要有正确的学习理念
很多人认为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跟我们的智力相关,但很多实验证明,学习跟我们的智力相关性并不大,但跟学习理念关系很大。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你都还没有努力到要跟别人拼智力的程度“。
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有正确的学习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以“渐进理论“为核心,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可以不断改变的过程。
与之相对应的是“整体理论“,认为学习能力是一个固定不能再进步的状态,把失败归结于与生俱来的能力不足,把失败归结为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这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某次考试数学考不好,家中总是,你看这就是跟你妈妈一样,对数学不擅长,把问题归结到客观的、固定不变的能力上。
渐进理论:事情都是可以改善的,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就能获得成功。
为了对比两种理论的心理影响,结果发现:
整体论者:遇到困难,更容易急躁甚至放弃。
渐进论者:在困难面前,更愿意迎接挑战。
第二步: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画小圈“
就像我们KK的失控中讲到,生物都是自下而上的不断组合构建的,这也是作者在学习国际象棋和太极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类似中国象棋,作者在学习国际象棋中,是先了解和属性每一个棋子的作用和走法,然后将每一个棋子运用到极致,发挥其最大的功力之后才开始学其他棋子,一样的道理,作者在学习太极也是先从了解太极精神本质开始,了解太极每一招每一式背后蕴含的意义,而不是一开始就学习一些套路和动作。在完全掌握了每一招式的本质之后,慢慢把范围扩大。这样的方式就是“画小圈“。其学习方式的本质就是先掌握知识技能的核心和本质。
第三步: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将基本的原理打包,组建组块。
基于“画小圈“的学习之后,就像象棋和太极一样,深刻了解了每颗棋子的意义和价值后,慢慢开始融会贯通,将几个棋子组合起来运用。实现内部的连接组合。
1:利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大脑更轻松、更深刻理解和解决问题。我们日常所说的“神奇数字7“,意思就是在压力情况下,我们大脑最多同时处理7件事情,其实也就是我们处理7个组块。
2:“画小圈“是将外在的技能细微分化走向内培养。”组块“是建立在科学训练上的直觉,能将相关信息条理化。
案例分析:比如我们在一开始学车,我们将方向盘、刹车、离合、油门、档位分开成5个多个不同组块,所有刚开始学车的时候,我们做不了其他的事情,因为我们同时要处理5个组块,但是等我们开车熟练之后,我们会降几个模块自动打包成一个组块。这样我们我们开车时大脑有空听音乐、有空聊天、甚至打电话。
那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作者也介绍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接纳“。心平气和和对待不完美。
作者提出了大脑的“硬区域“和”软区域“
硬区域:要求外界环境适应自己,提供一个满足自己要求的舒适空间。
软区域:接受任何外界环境和条件,主动适应环境。
很多情况下,我们阅读或者做某些事情时,不能让别人打扰,这样会导致我们没办法学习和工作。但事实上,我们没办法要求外部环境来适应我们,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外部条件的不完美当成失败的接口。我们能做的就是去适应,从心里去接受这样的不完美环境,创造我们的“软区域“,建立好的学习心态。
第二步:“利用“。把困难变成优势
把困境只当做困境,会让人不前进,甚至放弃。
真正的学习,是把困境当成督促我们进步的优势。
作者列举了自己的案例,在一次太极比较前一次对抗中作者右手骨折之后,按大多数人应该很沮丧甚至放弃比赛,但作者不抱怨不放弃,换而每天坚持有左手训练,这样一方面没有让右手肌肉萎缩,另外练就了最强的左手。最后赢得了太极比赛冠军。将自己的的困境成功转化为优势。
第三步:“创造“。主动创造困难以激励自我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主动给自己创造限制条件,一方面更能激发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这样,如果我们在没有困难或者困难比较少的环境下,我们将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