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是浙江省的11个地级市之一。当我们提起嘉兴,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乌镇戏剧节、乌镇互联网大会、良渚文化之母马家浜文化,以及1921年载有那片红色之船的南湖水域。除了这些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认识这座江南小城?
2020年以来,陆续有几个新的建筑、规划项目在嘉兴落成。3月的一个周末,我决定通过项目打卡的方式去感受嘉兴。本次我选择了嘉兴站(MAD)、南湖天地(天华)、雅莹之家(非常建筑)、老建委驿站(中国美院)四个项目(不包含嘉兴博物馆跟子城遗址公园)。
一、森林中的火车站
嘉兴火车站位于嘉兴市区南湖区,始建于1995年。同许多城市的老火车站一样,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人流的扩容,嘉兴火车站也逐渐无法满足城市的正常出行。后MAD马岩松团队受嘉兴政府委托对嘉兴站进行了改造设计,将其主题定位“森林中的火车站”。
在可以找到的资料中,马岩松说他想营造一个去宏大叙事性的、绿色的、且公众乐于参与的交通空间。
因为本次到站跟离站的站点我都选择的嘉兴站,所以我从进站动线、出站动线上都有实地感受。
出站我选的北广场。从站台走扶梯到地下一层,然后通过下沉庭院的楼梯上到地面广场,也就是复建1921站房处。
复建站房是一处2层高的建筑,现1层为嘉兴红色历史及嘉兴铁路历史的展陈空间,2层是茶歇空间。
整个建筑与火车站其实是没有流线交叉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名乘客,在复建站房内观展结束后,需要走出建筑然后再进入下沉庭院进站。当然如果你是从人民公园过来闲逛的,看看也无妨。
但是这种功能的剥离性对于我来说是有些断裂的,我本来期待看到一个融入火车站功能的站房,没想到它只贡献了一个立面,还有一个没什么活力的展陈空间跟茶歇空间。
火车站在交通流线的组织上还是方便的。比如步行到北广场可以乘城市电车,也可以穿过北广场到人民公园去乘(人民公园与火车站的围墙已被拆除),标识导向清晰。
另外因为车行流线被导入地下,地面全部让渡给广场,地面空间显得很静谧,白天有乘客在花池边缘坐着晒太阳,夜晚甚至有人民公园过来的阿姨在复建站台广场末端跳广场舞。从我观察到的这些场景来看,去宏大叙事、公众乐于参与的空间设计概念是得到了呼应。
至于“森林中的火车站”是否得到了体现?除了屋面光伏利用外,眼睛可以直观捕捉到的绿色真的不大多。南广场的树阵叶子都落了还没长出来,夜晚比日景好看。
候车室定妆照中的乔木被移走,可能在室内的花池中确实不大好存活。
因为地面白色水磨石以及墙面白色阳极氧化铝蜂窝板的使用,整个候车空间显得很干净明亮,给我的感受胜过国内其他大部分城市的火车站。内嵌线性灯带光线柔和,也赋予了空间一定的科技感。
尚在施工的南广场从设计图上看是大面的绿色覆土建筑,融合了商业、人文等公共空间,后续会呈现出怎样的空间界面尚不得而知。
二、南湖天地
南湖天地是由嘉兴城投跟华润置地联合开发的商业项目。项目位于南湖景区东侧,地块形如菱角状,临着南湖一侧退让出大片的沿湖广场与公园绿地。本项目内既有建筑保护与更新,也有新建建筑。
在我看来,沿湖公共空间的让渡与营造是南湖天地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这一块公共空间是去商业化的,有各种各样的人群到这里产生活动,有遛狗的、有体验爱国教育的、有发呆的、有滑板的、有拍照的.....特别丰富。整个空间体验感就是极度舒适,汇聚的人流是最好的证明。
广场的节点上偶尔会闪现出一些建筑,比如茶室、秀洲中学原来的教学楼(教室封闭,但卫生间尚且对外开放)、嘉绢厂的伟成楼以及新建的南湖发布厅。
南湖发布厅在前场后场营造了较丰富的院落空间,外墙木模混凝土的使用给植物或者参观者提供了一处天然的背景,植物光影在墙上摇曳,人可以在此拍照。
1921年建成的嘉绢老厂房被改造为综合购物中心,屋面的楔形顶被保留,在用钢结构对原始木结构进行结构加固的同时在屋面置入了玻璃采光天窗。
商业建筑体量基本为地上2层,集中商业下方设有地下一层。商铺入驻率感觉很高,3个组团逛完后我都还没发现有闲置的铺子。在商业业态的分布上,除了厂房改造的集中商业,其余商业街或者盒子多以餐饮为主,中午饭点的时候人流量很大,其中不少是从南湖风景区导入的游客。
南湖天地最美的地方在于滨湖的绿道、广场,那里是容纳多样生活的容器。还有那些散落其中的点式建筑,老建筑用它的老风貌提醒着我们过去的生活方式与物质形态,新建筑为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空间场景。
三、雅莹艺术中心
雅莹艺术中心是国内的时装品牌EP 雅莹位于嘉兴的总部办公楼,集创意办公、艺术展陈为一体,本项目由非常建筑张永和(豆浆叔叔)操刀。
基地被分为东西两块,东侧为已建园区(上图四个白色的建筑体),西侧为新建体量。据说豆浆叔叔团队在接手项目的时候西侧的地基跟地下室都做好了。因此设计师最大的挑战是在现有的结构限制条件下实现业主需要的秀场、展厅这样的大空间。
在建筑中穿行的时候,我发现结构在其中有种外放的赤诚。常见项目会有意识地遮挡结构关系,但是雅莹中心却将结构构件外露处理,让它们成为建筑景观的一部分。比如秀场为了实现大跨无柱空间的井字梁屋面;
比如木模混凝土的圆形柱子作为室内的一部分也不做二次装修,就在空间中展示其原本面目。
办公空间使用了截面300mm*1200mm的瘦长型扁柱,并将柱子挤到玻璃幕墙之外,使之作为屋檐下方的元素形成立面的韵律。
木模混凝土、拉毛水泥涂料的使用使得建筑呈现出一种清冷感。
然而弧形屋面下挂梁用瓷化竹进行了吊顶处理,平衡了木模混凝土与拉毛水泥涂料的清冷感,但是收口处并未上翻,呈现出独立的双层关系。这种开放的构造节点得益于屋面连续的排水沟, 但不知道时间久了的话空腔是否会积水?常规多用铝板或金属线条进行封口处理。
大院子空间尺度舒适,可以绕着建筑屋檐下方走廊空间绕行一圈,看看院中树木花草,或者就在花池上坐着休息会。
一期办公群跟二期建筑之间加建了一个黑色的廊道,在功能上并未将一、二期联系起来,作为一期功能的延伸,这个狭长的廊道空间更像是一个虚无的无用空间,可供人发呆并走到端部眺望。
总体而言,雅莹之家是豆浆叔叔在形式、结构、功能上做的一次全新探讨。
三、建委老驿站
这是一个面积大约280方的社区空间,夹在城市干道中山路一侧的老楼房的缝隙之间。建筑用一片木模混凝土的墙将中山路与内部院落空间分隔来,营造了一个内向的建筑空间。
主体空间的屋面是多折坡屋面,随着地台式阅读空间的抬升,屋面也逐渐抬升。内部功能反映到形式的结果就是:从中山路对面来看总觉得屋面比例有些厚重。同样的,当我站在转角路口看的时候,也会觉得屋面高耸有些突兀。
但在内部空间的营造上驿站给人印象深刻。比如前导入口空间及从前台转向阅读空间的走道都是线性空间,给人欲扬先抑的感受。
走过两段线性空间后来到地台式的阅读空间,一片落地玻璃将前院引入空间,院内有一颗茂密的香樟。
推门而出,左拐进入后院。水池中未放水,有几组桌椅供人休憩。弧形混凝土墙后围着又一颗香樟,再后面是消防水箱。通向屋面的坡道将后院进深感在视线上进行了拉伸。循着坡道走上屋面,在小的观景平台稍作停留,然后在台阶上坐下来晒晒太阳。
沿路立面那片被掀起来的混凝土墙并未呈现出设计师想要的“邀请”意向,因为运营方的管理诉求,混凝土墙用铁艺栏杆围护起来,人们只能从线性空间进入建筑再进入院子中。
整体而言,除去略高耸的屋面之外,驿站作为社区功能的补充与延续依旧还是一个小而美的建筑,内向而静谧。
五、结语——写在最后
事实上,除了嘉兴站、南湖天地、雅莹之家、建委驿站之外,我还去了嘉兴博物馆及子城遗址公园。除了雅莹之家在秀洲区之外其余项目均位于南湖区,而这些项目的串联我都是通过嘉兴公共交通完成的。
首先,嘉兴居然有有轨电车!中山路的六车道将有轨电车的双向车道放在中间,连接了嘉兴站及嘉兴火车站,也贯穿了南湖区著名的城市印迹,比如嘉兴博物馆、南湖风景区、瓶山公园、子城遗址公园等。对于初次来嘉兴旅游的人而言,我特别推荐乘火车到嘉兴站,然后坐电车开始你的城市之旅。
至于点跟点之间的交通怎么解决?当然是交给小电车了啊。作为一座没有公共自行车的城市,蓝绿黄三色电动公共自行车三分天下,真的是电瓶车爱好者的天堂好吗!
头盔戴起来,然后开始你的城市自由穿梭之旅,两轮可以带你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