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11岁男孩因患心梗猝死的新闻刷屏朋友圈。
人们在感到惋惜的同时不仅要问,心梗这种疾病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而新闻中的男孩小宇(化名),年仅11岁,正是活泼阳光、青春年少之时,怎么会得此疾病呢?
看过报道才知道,原来这与小宇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小宇的妈妈对他要求极高,自他出生后,妈妈就全职带他,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带他去上早教班。
小宇上幼儿园、小学后,时间更是被妈妈安排的满满当当。除了正常上课和学习,各种兴趣班占据了小宇的课余时间,即使周末和寒暑期也没有空闲。一年365天,小宇连一天充分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事发前,小宇跟妈妈说自己胸口痛,妈妈非但不信,还认为他想偷懒,罚他在自己的房间面壁思过。
可惩罚时间过去很久,小宇也没有从房间里出来。小宇妈妈进去一看,孩子已躺在地板上无声无息、一动不动。
小宇被紧急送往医院,可检查结果却是:孩子因突发心梗离世!最后的结论是:累出来的!
得知这样的噩耗,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可是,再多的悔恨与眼泪,也挽回不来孩子的生命了。
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但是再多的期盼,也必须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张德芬老师曾说过:放下对孩子的过度期望,孩子才能真正成长。
因此少一些强迫和控制,多一些理解与包容,让孩子在抱持性环境下成长,会更有利于孩子健康进步。
01
什么是抱持性环境?
“抱持”是心理学名词,是指父母像容器一样,可以消化孩子不好的情绪。
而抱持性环境是指,在孩子成长中,不断给他们肯定,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给予他们帮助,不贬低、不评价、不限制他们。
前些日子上映的《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父亲,就为我们诠释了如何为孩子营造抱持性环境。
当儿子抱怨被老师批评“缺根弦”时,父亲说,老师胡说八道,记住,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给了孩子莫大的肯定和自信。
当儿子受困于洪水中时,父亲不顾个人安危,拿着扩音器向孩子喊话:
马飞,我是爸爸,如果你能听见,看看你的周围有什么,想办法,动动你的脑子,你能出来的。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亲给了孩子坚定的信任和鼓励。
当儿子想要去看航展时,父亲竟然协助儿子翘课,因为父亲理解儿子在充满淘汰和紧绷神经的环境下感到了压抑。
父亲说,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每分每秒。
父亲鼓励孩子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并让孩子在抱持性环境中找回自信,找回动力。
影片的最后,孩子在父亲抱持性环境下一次次找回自己,突破自己,最后由一名学渣逆袭成为了优等生。
在抱持性环境中,父母会给孩子这样的感觉:无论你好还是坏,我们都会稳稳地爱你,相信你;即使你最失败的时候,我们也愿意帮助你,并分担你的失落。
抱持性环境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好环境,是帮助孩子直面困难,走出低谷,获得动力的好氛围。
也许你认为抱持性环境不就是给孩子帮助和肯定吗?
可实际上没那么简单,抱持性环境并不容易被营造。
只有父母自身不焦虑、不势利,活在一个对自己有信念感的世界里,才能充分认可孩子的不足,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并给他们营造出这一适合他们自身成长的抱持性环境。
假如父母自身就十分焦虑,非但不能达到效果,有时还会让自己的情绪外化,从而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这不,前些日子一位母亲就不淡定了!
02
7月24日,安徽蚌埠市,一位女子爬到楼顶欲寻短见。
原因竟然是孩子成绩不好,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看到母亲这一举动,孩子哭喊着央求母亲放此念头,可母亲仍然执意寻短。
最后民警赶到现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说,才让这位母亲放弃轻生。
很多父母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孩子,在他们高标准的尺度下,多数孩子都是不完美的,于是就有了“恨铁不成钢”,就有了一心想要孩子有出息的想法。
当孩子的表现不如自己的期盼时,很多父母或将焦虑导向孩子,或将过激行为导向自己。
但无论怎样,焦虑或过激的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深深的无助和自责。
孩子学业压力本身就很大,回到家要承受父母的压力,考不好还要背负过多的自责,这样的环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吃力。
有网友说,可能这位妈妈没有想到,在她这种压力之下,下一次站在楼顶上的可能就是孩子了。
因此,要想给孩子创造抱持性环境,父母自身必须接受孩子不完美的事实,尊重孩子,以包容的态度帮助和鼓励他们走出低谷,完善不足。
而不是将父母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活在父母思想的框架中,从而束缚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03
拥有了抱持性环境的孩子,究竟会创造怎么样的奇迹呢?
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战老师讲过自己一名学生,从倒数第一逆袭考上北大的案例:
这名学生起初在班级排名倒数第一,对未来的高考不报任何期盼。
看到孩子的灰心,从教多年的王老师一眼就看出了孩子的症结,于是想要帮助一下这名“劣等生”。
王老师首先让孩子放下倒数第一的包袱,并发自内心的包容和接纳孩子的现状。
之后王老师鼓励孩子取得的成绩,并激励孩子许下自己认为可以够得着的小目标。
在王老师抱持性态度的鼓励下,孩子的进取心被重新点燃,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经过自己不断努力,够得着的小目标被一次次实现,这名学生最终竟然真的梦想成真,考入了理想的北大。
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是,认可他;当孩子遭遇挫折是,支持他。
生活在抱持性环境中的孩子,自我能效感不断增强,他们对自身利用和拥有的技能或行为充满自信,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让孩子在健康中不断成长,就请注重孩子氛围,营造给他们一个抱持性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