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4年11月的某日),在和孩子及其家长的交流之中,我惊讶地发现:面对错误,原来,我也有消极心理,有时甚至是十分厉害的消极情绪。
今天W同学家长来学校。为了周三语文课孩子不专心的事。周三上课,W同学上课不专心,和另外一位同学说话。受到批评以后,不肯承认错误,而且表现出了与老师对抗的倾向。他的父亲还是通情达理的,说了W同学小学的事。母亲比较暴躁简单,犯错误以后,往往要打;承认错误以后,还是打;说谎以后更要打。或许是暴力的教育造成了孩子撒谎的情况,以及没有养成一种正确面对错误的态度。他爸爸说了一个有意味的细节:当错误被发觉时,W同学面对老师和家长总会不自觉的表现出一种特别的紧张。
W同学的学习基础尚可,但是总会出现反复。班主任反映,他经常不愿意穿校服。他父亲说,孩子最近比较注重打扮了。他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在上小学。虽然这样,家长自认为平时对W同学还是比较关心的,节假日不让孩子外出。我于是当着家长的面,批了W同学的作业,一些加点字平时上课,老师都讲过的。一张加点字卷,他却错了很多。我说,W同学似乎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上次找他谈过一次,效果好像不是很明显。他的爸爸也非常吃惊的说,W同学平时做家庭作业,总是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喜欢父母来关心他,说会影响学习的,原来在房间里不是认真学习啊。W爸爸表示,回家要好好找孩子谈谈。
于是,下课以后和W同学及其爸爸一起在办公室外的一个角落里,我们一起交流。我推诚布公的说了自己的心里话。W同学有自己的可爱之处,主动参加文学社(虽然后来退出了),主动把自己的佳作推荐给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学生会的管理。这些都是好的。上次期末考试,难度很大,W同学还是考出了比较好的成绩。反思自己遇到学生的错误之处,也是有一些恼怒,当然反应在表情和行动上。我面对错误,也是这样啊!我也就回避了W同学上课究竟讲了哪些废话,这些废话是怎么来的等等问题。我对当着父子的面分析了利弊,如果不努力的话,W同学上高中基本是没有希望的。提出了希望马上面临期中考试了,能否明确目标,从此开始专心听讲。我出了一道选择题,一种是在原来的座位上自己注意纪律,二是和同学一起坐到讲台旁边, 这样上课能够控制自己。W同学选择了后者。并且惭愧地底下了头,表现出要改进的态度。于是,我动情的说,是啊,那位可爱的W同学又回来了。他的父亲也很高兴的告别回去了。
接下来的语文课,W同学果然坐到了讲台旁边。当然,我征求了班主任的意见。上课的时候,他一边听讲,一边在订正。余光观察到,W居然全部涂掉了批错的地方连同老师的叉。这里,我在思考,或许孩子是过于要面子了,怕被揭错。而老师着意指出学生的错误,希望孩子及时自己纠错。甚至,我们的学习中有错题本的设计,要孩子们反思并且整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要求和孩子的心理产生了落差。面对错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表态和行动呢?
于是,下课以后和同事谈起这件事。我也反思自己。确实,当学生犯错,被老师发现,掩饰、抵赖甚至是对抗的时候,我自己也有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反应当然会传递给孩子,这样是否产生了一种感染,导致一种消极的暗示?
我又进一步思考,面对错误,我为什么会这样简单粗暴,我为什么没有养成正确的态度。我的态度和我的观点为什么是相左的?是的,这是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吗?在日程的教育和管理之中,当遇到自己或者我们的同伴、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的心态是怎样的?是不是都能够特别冷静,特别小心翼翼来对待呢?
我不能够简单得出结论。不过,从学生犯错的事,我看到了自己那不是很可爱的影子。另外,勇于认错,屡教不改,这也是有的。所以,批评指正错误,这真是一门学问啊。当我采用一种低调而又关心的态度来指出错误,不管怎样,至少我的心也会很温暖的。遗憾的是,相反的对待错误的简单态度真的是太多了。
我们如何批评,如何面对错误?以上是2014年11月的记录。这一段时间阅读《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一书,回想起了以前的记录,补充记录一下,也算是学以致用。派克医生说:“爱的最大风险是发生冲突时的指责和假谦虚。很多批评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会使局面更加混乱……”“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使得批评有价值,需要进行自我反省还要诚实和谦虚的态度。”“批评者首先要自我完善。在经过反省之后,确认自己有有可能正确采取正确的形式来进行批评,1我看清问题的本质了吗?2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3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吗?4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呢,5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6他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我是否因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
回顾我处理学生错误的过程,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理智的,符合派克医生说怀着诚实谦虚的态度,而且事后也有相对深刻的自我反思,发现了自我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前一段时间读凯利·麦格尼格尔写的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在这本书中,有一个面对冲突的5到10分钟的三思后行策略,如果面对强烈的情绪,建议当事人专注于呼吸,或者静坐,放慢反应的速度,关注情绪引发的大脑和身体的反应。不是让你什么也不想,而是让你弄清楚到底什么让你反应如此强烈。
面对学生格外出格的表现,面对强烈的情绪反应,面对不可控的局面,我觉得,应当有敏锐觉察和理性应对的机智,如果能够处理和控制,教师可以处理,如果不行,可以采取请求有经验的老师以及暂时隔离的措施。而批评要善于选择时机,制造一种有利于沟通的温和的氛围,当然还要特别注意觉察,觉察对方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