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顾文艳:不要沉默了大多数
原创 2017-07-14 顾文艳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
一位要上公开课的年轻老师借我们班试教。一节课下来,和这位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的只有三五个孩子,其他五十几个孩子成了无所事事的观众。课后,我和这位老师交流:“你这节课上,为何举手的只有几个孩子呢?遇到这种大多数学生沉默的状况,你是听之任之,让他们继续沉默,还是想办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呢?”“我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就只提问那几个举手的学生了。其他学生不举手我也着急,可是我也没有办法呀!”“其实办法还是有的,上次我在石家庄听了贾志敏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古文今译》,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举手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可是在贾老师的鼓励引导之下,一节课下来,全班学生都发言了,贾老师为何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我的话引起了这位老师的兴趣,我便打开听课笔记和她聊起来。听课时,我几乎把贾老师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了,打开听课笔记的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贾老师的课堂。
课前,贾老师一笔一画地把一则小古文抄写在黑板上:一人家贫,卖画以度日。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试之,然。
在理解第一句中的“贫”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举手了,唯独角落里的一个孩子没举手,贾老师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你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我关注的就是不知道的人。”这句话让听课的我很感动,我想这个被关注的孩子一定也很感动。或许在别的老师的课堂上,他也是一直不举手发言的,可是却没有得到这份关注。此刻的他,觉得自己并不是被老师遗忘的孩子,心里一定是暖暖的吧。
贾老师又引导孩子们理解“无人问津”“曰”等词的意思,那个孩子依然没有举手。贾老师笑着说:“你一直不举手,我一直等待着你哦!”当理解“试倒之”时,那孩子终于举手了,贾老师激动地说:“你终于举手了,我要给你鼓掌!”同学们也都为这个孩子鼓起掌来。那个孩子激动得脸红红的,这热烈的掌声,对于如他一般在课堂上总是沉默的孩子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贾老师不只是关注不举手的孩子,他还总能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理解“然”这个字的时候,好几个孩子都没有答对,贾老师说:“看我的口型,看懂了就是我的知音。”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谁不想做老师的知音呢?这可真是一举两得,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孩子们遇到难题实在无法解答的时候,贾老师用看口型的方式给了孩子们提示。
在接下来讲故事的环节,贾老师又多次亮出了“激励”的法宝:“他已经讲得很好了,可是还有缺点,后来者居上,后面发言的人可以吸取先前同学的优点,一定可以讲得更好!”“你讲得真好,音色也很美,像播音员讲故事呢!”
在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时,贾老师鼓励的话语更是妙极了:“你写得真好,莫言读小学时肯定没你写得好!”贾老师表扬一个高个子的女孩时说:“你长得真高,你的文章又写得这么好,真是高人!”……贾老师的话总是能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那一句句热情洋溢的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都想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
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对于有些老师来说,或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却没有能力做到。那如何让课堂上不出现沉默的孩子呢?只有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才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才能淋漓尽致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甚至敢于与同学、老师的意见针锋相对,激昂陈词,只有当他们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觉得自己是得到尊重的,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而安全感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教师亲切的教态、幽默的语言,来自于教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