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差了四岁的孩子们比较有主题地玩在一起,是我这一年来关心的问题。我想,如果哪本书能够提供这方面比较现成又可实施的方案,那它一定会大卖。
我发现孩子们玩在一起的样子,像极了小狗狗,爬来爬去,摸来摸去,拍来拍去,亲来亲去,打来打去,追来追去,滚来滚去。也许这种没有目的的方式,才是玩乐最初的样子吧。
儿子从四五岁起开始对各种变形玩具着迷:变形金刚,变形机车,爆裂飞车,爆裂蛋,蛋蛋小子,魔幻车神,元气拯救队……还说自己的偶像是奥特曼。我对印象里成天打怪兽的家伙实在没多少好感,无奈中搬出童年男神齐天大圣来,人家也只是淡淡地问,齐天大圣打得过奥特曼吗?外加,动不动让我选一个玩具角色配合他打一架,动不动跟我诉说他还没得到的玩具多少厉害(可叹的是一文盲硬生生地把系列玩具名称记了下来,还顺便发现有文化的好处)……
我始终理解不来,常常是,不买玩具,受不了他的念叨和乞求,买了玩具,受不了配合打架的台词。且玩具的外包上写着:大于六岁/八岁,明显不适合处于口欲期加感觉运动阶段的妹妹。
我一个头两个大。
直到重读经典绘本《我爸爸》,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我想,那时,和现在是很不一样的,那时的天很蓝,房子也矮房价也低,爸爸们还没那么忙那么累,相对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更幽默也更有说服力,故事里的大野狼什么的自然不在话下。而这时,房子更大更高了,人更多更挤了,环境没有那么安全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受了限制想象力却开始疯长,面对突如其来的莫名其妙的压力和四面八方投射而来的恐惧,大野狼是不在话下了,但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形态的怪兽应运而生。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个高大精锐且变身成非人形的超级英雄们,替代现实的父亲,成为了庇护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们的强大力量。有总是比没有强啊。
于是我释然,渐渐地买吧,别让妹妹看到,要躲起来,偷偷玩儿。
偷偷玩可以,但妈妈在的时候有妈妈陪会更有趣,更幸福。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妈妈争夺战打响了。一边是灼人的呼喊,一边是敷衍的陪伴。没办法,为了不让自己在撕扯中破碎,我放了个口子:我们三个一起玩吧,我负责看妹妹,别让她把东西塞嘴里,别让她戳到尖尖的玩具,偶尔和你比赛打战,她还可以做吉祥物呢……
太好了,妹妹,我们都一起玩吧……哥哥欣然同意。
就这样,妹妹开始了手指精细动作的练习,一遍遍地翻蛋蛋小子的头盖骨面具……
我终于成功地组织两只小的有主题地玩耍了,而且,貌似还对每一个人都有意义。我又获得了期盼已久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