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先生又叨叨过好几次了:好久没回家了,什么时候回家去看看我娘。
初时听先生说起娘我就觉得很古老,笑他了好几次。因为我们三都人唤母亲都唤作“妈”,不过也听先生的叔叔唤自己的母亲“娘”,娘应该是旧时人的叫法,平素先生口语中偶尔会蹦出几句“我娘”、“我家娘”、“回家去看看娘”之类的,这样称呼或也是新旧时代的过渡,不过他唤婆婆时也是唤“妈”的,就偶尔调侃时也会叫“娘”。
我白了他一眼:看看看,说得甜,回家去你有本事守住个嘴不要怼你家娘。
恰好星星有假放,却也好,终于能一起回乡下去看看先生的娘了。
可是,回家去买点什么给娘吃呢?往常买了些肉买些了排骨买了些零食,娘却这也不喜欢吃,那也不喜欢吃,还会叨叨着浪费浪费太浪费了,我一个老人家能吃多少呢,等我们打道回府时,她就偷偷地来个“物归原主”,让我们白费心机。
好吧,简单点,就买两个大西瓜吧,热天适宜吃西瓜,回家时一起吃一个,再一个放冰箱里留着娘慢慢吃。
图个伴,到万合镇上邀了侄子一同回,侄子在二中读高一,恰好也放假,哥俩有伴一起回去看看他们的奶奶先生的娘。
转屋角就看到婆婆在走廊忙活着什么,老人家转眼也看到车子朝家回来,她拖长着声音回应着孙子们拖长声音唤着的“奶奶”声:“惠,都回来了呀!我去杀只鸡你们吃。”
我也叫了一声“妈”,先生有没有叫我没注意,反正没听见他喊“娘”,就听见先生大声说:“吃什么鸡,每次一回来就吃鸡,多回几次你那几只鸡都不够吃。”
“那我养鸡不给我孙子吃给谁吃呀,”婆婆白了亲生儿子一眼,又堆满笑容转向孙子:“惠,我切甜瓜你们吃,家里种的,好吃呢。”
“不要,奶奶,我们现在不想吃......”俩孙孙异口同声说。
“家里这么多瓜,还买瓜回来......”婆婆一边斥先生,一边不听话就去切瓜。
“说了不要就不要嘛,你歇歇不行吗,就喜欢瞎折腾!”先生一边帮娘打着井水一边回敬着自己的娘一边把买来的西瓜放在桶里,用冰凉的井水泡着。
“来,小伙子,这里留个影,”我招呼着兄弟俩,叫他们在屋旁的空地上照个相。
空地的前生是村里的老祠堂,眼下杂草丛生,婆婆种了些芋头及丝瓜等藤蔓类的菜,右边的老房是孩子老奶奶住过的房,我清晰地记得刚嫁过来的时候,就在那个老房子,推开门,门口放着一张旧方桌,围着四个长条凳,我坐在靠里的那张凳上,吃老奶奶煮的肉片汤,汤有点咸,但味道不错,如今这屋外已荒草萋萋,煮肉汤给我吃的老人曾在这里走过八十多个春秋。
子孙偶尔回家看看,留个影吧,婆婆却大声说:“不要在这里照相,去那,你们去新祠堂门前的柏树下照。”
“你是什么都要管,”先生怼下他家娘:“偏要在这里照。”
“就这里吧,没事的,”我知道婆婆的意思,这里是老祠堂,这里是荒芜的地方,柏树下意味着是好风水的地方:“《易经》有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否极泰来呢,荒芜过来就是昌盛了嘛。”说着我滑开手机屏幕,轻轻一触相机菜单,小伙子的身影立马住进我手机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吃甜瓜,这瓜好吃,”婆婆端着切好的甜瓜,放在走廊的一个高凳上,自己拿了一块咬了一块,吃得津津有味,不知道是真的好吃还是引诱我们一齐吃。反正我是拿了一块慢慢咬,孙子们笑着摇摇头“坚决”不吃,跑去老樟树下的那屋玩了, 眼见着婆婆拿着篮子走出家门。
一会儿老人家抱了一大把毛豆回来;一会儿老人家捧了几把苋菜空心菜回来;一会儿老人家倒出一框茄子辣椒......
“你歇歇好不好呢,总是忙个不停,回家都跟你说不上话......”,看着这满地的大丰收,先生一点也不高兴:“有福都不知道享,天天说了都不听,种这么多干嘛呢?”
先生的娘当然不听儿子的话,自顾自地往菜园跑,不一会又抱着一把甜瓜回来,地上又多了些五花八门。
“别忙了,吃西瓜,”娘在搬菜回来的时候,先生拿起菜刀把西瓜给切了,我们先开吃了,先生对他家娘说:“我们马上要回去了......”
收拾着上车了,苋菜、空心菜、辣椒、茄子、毛豆等等我都照单全收,甜瓜嘛,挑几个大的,我想像着冰箱被塞满的样子,不敢太贪了。
小伙子也上了车,司机上了车,我也上了车......
“你们再等等,还有......还有蛋,”婆婆一边一边着急往里屋走:“好多蛋......”
“不要了,不要了,回来都说不上几句话,下次再这样忙不回来看你了......”,先生说着,关上了车门,摇下了车窗:“我赶着回去发货,客户催着呢......”
车子启动了,孙子大声跟奶奶说着ByeBye,奶奶叮嘱着下次回来有时间一起吃老母鸡汤,开车的人发动了油门,从反光镜里看着走廊里的娘身影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