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咏华有首歌《最浪漫的事》曾经很流行,歌里有一句反复咏叹的中心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彼时边听边想,两个人,就这样,平平常常地,守着爱,过了一辈子,一直到老,那真是一件很好很好的事情。好到值得在最美的年华惦起脚尖伸长脖子向永远的地方张望。
歌坛不断推陈出新,那支歌风行之后也就沉寂,与大多数流行曲子一样。但是歌词“慢慢变老”却就此长久地沉积在我的心上,在某些感性的时候,让心绪泛丝涟漪。
但我日渐发现,在今天,让我们慢慢变老,原来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
甚至,连让孩子慢慢长大,都已经越来越难以实现。
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追求速度与效率,并且认定自己是在理性的名义之下清醒地勇敢地迈着每一步,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那太乏味无趣,我们走路,越来越快地走路,是为了品质与自由,提升生活的品质,实现财务的自由,以此彻底完成对自己做为人的塑造。
为了“我”之为“我”,我们试,我们闯,我们拚,没什么舍不得的,一切都值得。
我们相信因为快而错过的所有,在将来都会得到补偿。
当下,不可以说“慢”,更不能说“慢慢”。
否则,就来不及了。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假如错过一小时,可能就错过一辈子了。
怎么能够输得起?
于是,我们快,且无比渴望能够风驰电掣、一日千里,旧貌换新颜。
来日方长。我们的孩子虽然还那么小,还在幼儿园,还在学校,但为人父母,怎么可以不替他打算一辈子的路?因为不能陪他们一辈子,所以更要早早打算。
儿童的天性是游戏娱乐。但如今,从城市到农村,还能有多少孩子有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用来游戏娱乐呢?果然有几个这样的儿童,不是孩子被斥责为不懂事就是家长被暗讽为糊涂不负责。
怎么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一些父母开始悄悄地给自己孩子用上了助力器。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比赛,要匀速运动,不能急在一时。一些父母本来是冷静笃定的,但过了一阵子后,被众人裹挟着,环顾着大环境,开始念叼“形势比人强”,渐渐生出了畏惧之心,失掉了守侯的沉稳,最后抛弃了等待的耐心,也领着孩子奔跑起来。
多少人都知道“活在当下”,却几乎没有父母肯让孩子“活在童年、活在少年”。
寒暑假、双休日,甚至放学之后的每个晚上,都有数不胜数的孩子背着书包在“兴趣班”、“补习班”中间奔波。孩子们正“活在将来”里面,他们的速度已经快得不能再快,他们已经被大人拉抻到极限。他们早就失掉了游戏娱乐的本领,他们不会玩,也不爱玩;但他们困,他们的睡眠太少了,少到影响他们正拔节生长的身体。但整个社会的趋势竟是:还要再快!
当属于孩子们的真正的将来到来的时候,它能补偿孩子们什么呢?
可能会有所补偿,但所有的补偿都不会是一个童年。
我们所有期待孩子们将来能够获取的东西,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条获取路径。
但我们令孩子们失掉的童年,却永远不能回返。
时间不可逆。人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实是时间,用孩子们童年的时间交换任何事物,实质上都得不偿失。
我们一直在自己身上用时间做的各种交换,也都是得不偿失之举。
我们赶时间,我们无法慢,我们快了又快,压缩睡眠,减少休息,拿健康做成本,放弃与亲友的相聚,我们用时间交换的将来还没有到,但我们已经日渐机械、日益麻木,逐渐失掉了做人的水份,失掉了人性的柔软。当“我”已非“我”,将来又是谁的将来?
为父母者,替孩子与时间做了交换,换到的将来能是什么模样呢?
人生确实很漫长,但它不是比赛,它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最重要的并不是与他人的关系,而是这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一个人应该按自己的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个过程,才是这个人的人生。
既然每个人都生而不同,那么每个人都该有不一样的人生。
人生的真相,不是趋同,而是不一样。
人有一辈子的时间找寻自己人生的真相。就用这一辈子慢慢地体会、慢慢地寻找好了。
慢慢地看,更便于找自己的路。
慢慢地,先从孩子开始。
(201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