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数目并不敏感,但在新加坡已经习惯每一天对数目的统筹,不拖不欠成为我们几个女孩生活里所不用言语的个人原则。俗话说物以类聚,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分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群体,“三观”这个词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很多事件中,或许也真的是冥冥中的一种注定,和小A、小T的朝夕相处竟在潜移默化里成为了我最舒服的一种状态。这么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我们从没拌过一次嘴没吵过一次架,即使有不开心但起码我们会心照不宣的随机解决。社会关系在我看来是分阶层的,每一个阶层的人或许相差不大,但都有各自的分工与特长。单纯的小A能快速理解我的话语并与我一同前行,这让我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现如今没有“套路”的人少之又少,我很庆幸能认识小A,能长久以来坦荡说话,不用使用这么多的计策。小T也是没什么心计的人,但相比起小A,小T的社会经验较为丰富一点,更多时候在夜晚的谈心,小T到是更能满足我。
环境改变人类,这是没错的,那什么又是环境呢?环境是靠金钱创建靠人为维护靠社会改变而这么存在的一个现实空间。一定的金钱能够有创造出好的环境,小区和学校这类公共场所深刻地体现出了这一点;人为维护是指在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后用多余的时间去维系这么一个你舒服且熟悉的那么一个状态;社会的走向一直都是个大目标,但怎么走怎么发展,大家都心中有数,随着社会的渐渐改变,伴随着我们的圈子我们的环境也在我们人为的思想下逐渐改变,或迁移或提升。
“三观”很明显的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所形成的人的一种观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环境的影响下其实也在不停地更新变化。不同环境走出来的人三观各式各样,中产阶级是普遍存在的得最常见的一种群体,人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标配的家庭(父母、伴侣、儿女)温饱不成问题但又没有什么多余的物质。资产阶级呢?解决了温饱后还有较多的物质条件,这类人通常可能会有较多较大的人脉他们所创设的环境也是比常人的想象要大得多的。那无产阶级呢就不说了,温饱都已成问题哪里能形成可观的三观。这三类人被分成了社会常见的三大阶级。由小到大,无产阶级,每天风餐雨宿的他们忙于生计,“三观”已全然不同但亦是我们常人无法了解并体会的;中产阶级,他们有着较为“正常”的三观,平时看看新闻偶尔买买小众品牌和朋友谈谈理想,几十年也就这么过了;再看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可怕在于他们的环境要优越太多,他们有足够的物质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他们有时间去维系并壮大这个环境,他们走在社会的较前端紧跟着方向随机应变。这是社会不变的规律与现象。很多人奋斗一生,说白了就是想要创设更大更好的“环境”而已。
“三观”的契合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在不断的提及它。为什么说我与我的朋友相处是最舒服的,而这次和亲戚这次的旅行却让我身心疲惫呢!在与陌生人的交往开始前,我们都会默默的摸清楚对方的脾气秉性,不说怎么样避免发生冲突,但至少都能大家心照不宣的避过一些敏感点,我们早上不喜欢问候但不是我们没礼貌,说走就走不是一种冲动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的一种心有灵犀。我们正在以一种我们觉得舒服的的方式去慢慢磨合并改进,但亲人往往是不一样的。他们是看着你长大的,从你哇哇落地到你犯错一直到成人,用一句老话说就是“你撅起屁股就知道你要放什么屁”的一种常年的存在,但就是这种长期以来的朝夕相处的相处模式最容易产生裂缝,因为你已经不知道要怎么去修复去变得更好了,就像水桶里的水已经满了却还在不停的接。他们已经习惯了“控制”你、帮助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要强,这反而成为了吵架的导火线。两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阶层的人,在你习惯了凡事先以舒服方便为主而对方却以省钱为主的时候最无奈。按照道德规范,你不能忽略别人的想法与感受,但同时你也要考虑照顾到自己最亲的人,这种时候只能选择看起来较好的方法去满足大众。
为什么总是向往独自或者三五好友的相处或旅行,人总是说得不到的在骚动。就是因为你不能独处你无法做到所以向往,人绝对不会再对做过的事情迷之憧憬。但还有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当你很多东西没有的选择的时候你只能尽力安慰自己做到最好。但凡你有那么一点点物质基础,你都可以像鹿先生一样豪气的说“无所谓”,怎么好怎么来,但很明显的你没有。或许多年后你会独自去到一个城市敲响一个你熟悉但又陌生的房门,但结局 谁也不知道.....
我是Shirly *^_^*
写写说说,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