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收到一位朋友的小窗,问我最近的"励志生活"是如何做到的,首先要认真的感谢一下各位朋友看的起我来emmm,同时又因为不止一回收到朋友们问"时间管理""如何效率"的问题了,遂提笔成文统一分享一下,权当日更。
可能因为最近输出的文字都源于自己扎实的行动,所以自带了一"正能量"的特质,但在正式谈时间管理相关的问题前,我想先谈一个朋友们觉得我或者其他身边同学很厉害的错觉问题。
我今天接到朋友询问以后脑子里的第一个答复就是:很简单,我空闲时间比你多而已。
我知道这个答案看起来很欠揍,但事实如此,一个被双学位专业课压的喘不过气的人,为啥非要想不开来跟一个大四的课都快修完来的老闲人比阅读总量?
其实很多时候不幸都是在比较之中产生的,不是说见贤思齐焉不好。只是问题在于,往往我们做这种没有相同基准的不恰当的比较
之后,除了极大的可能会让自己变得frustrated(沮丧),不会有其他正面收益。
这么说可能有点迷糊,我再举个梗一说可能大家就明白了,高中的时候小韩每天放学回家路上都跟同学们聊游戏,临走前道别总是说"走了,回家打游戏了",然后回回数学考第一。
同学们除了觉得小韩牛b,自己弱智没天赋,还能说什么呢?人家天天打游戏还考满分,我天天学那么苦逼还是中游。
其实呢?不过是小韩一回家就开始做数学,每天学到深夜学到凌晨罢了。
(同样的,我也可能给周围朋友留下了一个学霸的印象,但seriously,你见过一个奖学金都没有拿过的学霸吗?我可能有些时候表现的时候是比较认真,但是"有些时候"只是"sometimes,like 40%",学习这个事情,哪能是四成精力就可以做好的,对不对?)
我提出这个认知上的"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问题,只是想让各位把心态放平,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自己独立的问题,没有必要在比较中失去自我。
There's just no need,that's all.
扯远了,说回今天分享的主题上来。
先按读者要求分享一下作息:
5:30-5:50:起床洗漱,刷牙的时候把水烧了回头冲咖啡
5:50-6:20:ACCA或者《道德情操论》+《The Economist》
6:20-6:35:早饭,顺便听TED或者买的微课
6:35-6:50:站着读会儿书,一般效率比较低,最近是看的《先发影响力量》
6:50-9:30:最爱的"25+5"模式,基本是用来处理ACCA/六级,5min的休息时间上上厕所,做做HIIT,把鸡胸拿出来化冻xD.
(目前这段时间还不能完整的利用,会有学不动偷懒刷微博的情况,努力改正ing)
9:30-9:50:收拾,出发上课,路上听BBC或者得到
9:50-10:10:练字/刷题/扯犊子
10:10-12:20:上课,上完课回家烧饭
12:20-13:00:烧饭吃饭洗碗刷微博(午间的时间是真的堕落)吃饭的时候要么看剧要么看Jeff的健身知识贴
13:00-13:20:说来惭愧大概是真的会继续迷失在社交网络里,也有可能会读会儿书,同样是《The Economist》,但总体效率不高
13:20-13:35:nap.对,只睡15min,惊不惊喜意不意外!emmm健身真的对人精力提升很大。
一般会磨叽到14:00开始下午的学习,跟上午大致相同,就不赘述了。
一般到五点半左右结束下午学习。
最近的晚上效率都不是很高,要写作要健身,学习一般到晚上就比较难推进,这个问题最近在想办法整改。
有时候还会吃多emmm(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今天晚饭没吃2333)
一般是晚间的四小时1hrs写作,40min健身,30min梦游,30min杂事,临睡前20min阅读。
为了防止你们看了以后觉得大失所望我再补几个重点233:
1.早上起来的时间绝对不碰社交网络
2.充分利用好通勤时间(上课路上,课间),可以去做碎片化的知识性学习,可以拟定后续的计划等等
3.定期处理信息:微信,qq,微博,尤其我个人还有简书(天天被拒稿推送可多了233)和公号。紧急的就立马回,不急的就定时一次性回复。还是我最喜欢说的那句话"永远不要让自己轻易被找到",这不是耍大牌不是装x,这是对你自己无可追回的时间的珍惜和尊重。
看完我的时间你就可能会明白为什么我能做那么多事情了,我空闲时间,是比较多啊。
那么,没有那么多空的朋友们,如何求得自我的成长呢?
援引胡适先生的一句:"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每个人都有专业课,压力或大或小,我首先摆明观点:能把专业课学扎实了的,内心一定很充盈,相应的也会觉得自己很棒。
因为大学的学习,考试的气氛相比较而言是被淡化了的,倘若能把自己学的东西"掌握住",那必然是在课后投入了时间精力了的,而我个人笃信的就是,只要我们扎扎实实的去持续的做事情,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但正如我前一篇复盘里提到的杜绝"自我感动",有没有付出真正的努力,有没有"扎实"的去做事情,只有我们每个人自己知道,你可以装模作样的蒙骗住周围的人,但你永远骗不了自己。
去图书馆去一天的人,不代表就学的好,换个地方玩手机,很了不起吗?
其次就是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成长问题:举健身里的一个例子,我这组俯卧撑,力竭是25个,我拼死拼活又多做了一个;第二天,我到了极限能多做两个了;一周之后可能我的上限就能到35个了。
在这25个到35个的过程中,恭喜你,你肯定完成了肌肉的增长。
相应的,何为成长呢,浅显的说,即是在每一次原有的基础上突破自我:
今天只抽了20min看书,ok,明天设法花30min,一周之后挂到1hrs;今天微博刷了2hrs,ok,明天想办法只看1hrs;今天只练了一组HIIT就偷懒了,明天争取多来一组...
我们在每一个独立的可持续行动事项上的进步,都将使我们发现更为优秀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