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趁着秋高气爽跟父母和姑姑来了趟秋游九寨沟,长远的路途让我和长辈们有机会来场深入的对话。
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姑姑看着由于高原反应吐得晕乎乎的我, 说:“看你吐成这样,你还去了西藏,你是很坚强的人啊!”
我努力挤出笑容,得意地说:“嗯, 我还自己去了很多地方。”
姑姑对独自去旅行可不同意, 说:“自己独自去旅行多危险啊!看看这几年, 有多少报道女孩独自出门遇害的新闻啊!不行不行,以后不要自己独自去旅行了!“
我:自己独自去旅行是会有危险,但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啊。 比如说酒店路线都先订好, 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要随便跟陌生人搭讪, 自己保持警惕......
姑姑:即使这样,也还是有很多危险。 比如出了车祸, 病了......
我:可要是跟团的话,也一样会出车祸,也一样会生病......, 很多人独自一人全世界去旅行呢, 还有人带着不满一岁的宝宝到处去旅行呢。
姑姑:我单位里有一男的, 从来不去旅行。他说他老婆和女儿经常到处去,可他从来不去,说没有什么比呆在家里舒服, 安全。”
我听了还是懵了一会,现在还有这样足不出户的人啊, 我还以为现在是旅行都成了时尚的年代呢。
我明白不管我再怎么说下去,姑姑都会找出一堆不要独自去旅行的论证来证明她的观点是对的, 而我也会找出一堆论证来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因为你的思维决定了你的行动,从而也决定了你的生活。
从姑姑的观点里可以看到她对独自走出去的担忧和恐惧, 总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充满未知数,从而会带来危险,不安全。 而我总是对外面世界带来的未知数充满好奇心,渴望去见识,去体验。 而不同的思维引导着你对生活中出现的事物会采取何种行动。
当姑姑面对任何新事物时,都会想出一堆不去做的理由。 每次邀她去旅行, 她都会说出一堆不去的原因,可每次回来,她都会有很多”幸好去了“的感慨。
比如之前邀她去沙巴自由行, 她说不去,因为她不会说英语,不会说当地语言。我说,别怕,有我呢;再说了,那里很多华人,开餐厅,旅行社的,说普通话,粤语,闽南话,甚至客家话, 所以出行不会是问题。 可她还是有进一步不去的理由。
后来终于说服她去了。 我们在酒店安顿下来后去找银行换马币, 看到一家中国餐厅,走进去,听到他们说的是客家话,这时姑姑顿时安心了,我让她上前去问哪里可以找到银行。姑姑用客家话问过后,自信满满的开始了这次快乐之旅。 回来后也一遍遍地说她的新鲜见闻。
可是第二次邀她去旅行又会重复一遍不去的思维。
现在我也终于体会到两年前表弟打来电话跟我诉说姑姑不让他骑自行车去西藏有多郁闷。
表弟说姑姑拿出一堆去西藏有多危险的例子,更不要说骑自行车去;而且打电话给表弟的老板让他的老板不要同意表弟请假去西藏。
表弟说我又不是一个人去,又不是没准备就去;我们是有一队人去,都是骑行爱好者,里面有医生,有多年旅行经验的旅友,骑行去西藏可是我的梦想, 现在年轻不去,以后更没机会去了, 但是妈妈就是不明白。
表弟是骑行爱好者,有多年骑行经验, 我一直知道骑行去西藏是他的梦想。可是后来他还是说服不了他妈妈的担忧。
姑姑这样的思维还表现在对表弟很多想法的担忧和限制,表现在她的投资理财上。
记得Will Smith 父子档参演的一部电影《重返地球》里,Will Smith 的儿子第一次独自一人完成重返地球的任务时,第一天在森林里过夜, 他心里充满恐惧,想像着各种危险的出现, 各种野兽的攻击,怎么也睡不着。
后来他想到了他爸爸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恐惧是对未来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所起的一种内心状态。危险是确实存在的, 但恐惧是可以选择的“,于是他坐下,静下心来排除自己的恐惧, 然后安心的在森林安然无恙地睡着了。 也是这句话伴随他战胜野兽和敌人,带着同伴重返地球。
我们常常在做决定时,在面对新事物时,在面对改变时,都会恐惧,会想像做了决定后未来会出现怎样的不好的一面,而这个决定所带来的积极的一面往往会被消积的一面覆盖,即使这消极的一面甚至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内心状态。
但这恐惧就像森林里的野兽,是来自我们自己内心的拦路虎, 阻挡我们前行突破的脚步。结果我们会像姑姑单位里那位同事,没有什么比呆在家里舒服, 安全。
你有勇气出走吗?
你的思维决定你要“出走”或不“出走”,“出走”或不“出走”的行为决定了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