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乱流
不相同,是一种处事模式。不相同者喜欢抬杠,喜欢第一时间找到反对的理由,但那常常是有失偏颇的。
8月26日,我在沙发上睡醒午觉。身体好像到处充满了电流,最明显的感觉来自我的双臂。我心想,好像每次回到这边睡觉,都有这样的感觉。就像陈永仁在李心儿的心理诊所中,他在咨询长椅上幡然醒来,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落寞。
我按下时间管理的停止按钮,叼起一根烟就走到了阳台。我已习惯了让烟气把自己带回这个世界。作为一个不相同者,我总喜欢看着自己的与众不同,却发现不了自己还是身陷庐山之中。不久前一个消息,网易的博客系统将被关闭。我打开文章列表,看到那被反复删除,最后剩下十几篇的,被隐藏的文章。却发现我根本不认识文章的作者。
我,就如忒修斯之船,虽然叫的还是那个名字,颜容也还是那副面孔,但我却不是那个我。以前的我,姑且称作为旧我吧,是一个深陷感觉之中的人。他喜欢被感觉操纵,他认为没了感觉,自己就死了。我却不敢相信感觉,因为我曾看到感觉对他所造成的那些伤害。他有很多偏见,毫无缘由地,为不同而不同的偏见。所以他会否定很多东西,毫无缘由,为否定而否定。原来我也会如此,所以才会从一个圈又跳到另一个圈。往往在一个圈里,刚好转完了一圈,就会丢掉原有的新鲜感。但圈与圈之间,真的有高低好坏之分吗?我又何以得知?他不曾觉察,我仍未觅得答案。
不相同者唯闻异见,不擅重复。但我的生活却偏爱平稳与安全,这不就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吗?虽自我标榜,却行知不一,此谓我之愚蠢。我想,我的不相同的念,或许只是来源于,投入人堆中的,那种原始的恐惧罢了。
2. 转念
早前在社群中听到种种关于“语音写作”的传闻,课程创造者是与我在同一城市的剑飞大神,然而8000多的学费着实让我望而却步。于是不相同者的模式启动了:
什么呀,如果文章都是用语音来写的,那岂不是全口语化了?
中文写作如果稍有追求,应具文学性。而很多具备文学性的作品都是可看不可读的。语音写作岂不是把文章都变成了一般自媒体级别的文字,何以提升修辞?
语音写作真的能比打字快吗?有没有可能我打字的速度能超过别人说话的速度呢?
诸多误解由此而生,但一颗种子也因此种下。当我困扰于手机打字慢,受阻于环境的不便,遗憾于思绪的丢失,我总会想起还有语音这个利器。于是悄悄地把语音写作所需要的工具搭建了起来:讯飞长文本输入,Dropbox扩容及手机PC间的无缝连通,我已经准备好了。尝试几次之后,我才找到了语音写作所该有的定位:
快写慢改的热身环节,语音之;
图像流思考技术,语音之;
情绪调控的自由书写,语音之;
晨间日记来自潜意识的创造,语音之。
3. 融合
整合之后,形成以下几个原则,立个Flag继续探索。
不用字数,用时长
我使用的写作工具「iA Writer」并没有字数即时统计功能,那干脆就用输出时长来作为指标。看到字数当然会更有成就感,但语言输出的结果通常附带大量冗余,需要在正式写作时简化和美化。必须强调语音写作并不是为了快速发布,而是在输出过程中高效调用大脑资源。再者,语音确实有利于进入状态,让我常常体验到心流,所以语音写作会让人「上瘾」。
卡片,语音or纸质?
如何整合此前的卡片系统?如果用语音来做卡片,好吗?答曰:有好有不好。语音输出使用的是文字,而纸质则可以用图像来思考。不过,两者之间的界限并非绝对的一分为二。说话对于一个成人而言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本身并不耗费过多的认知资源,所以你仍然可以使用语音来描述自己大脑中的画面,而且是正在大脑内部播放的一部电影。那纸质所弥补的是什么?纸质上的图像所能附带过来的是——视觉感官。
当我们在进行深度思考之前,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操作:拿出一张A4纸,写上你想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然后开始语音输出,迫使自己想出足够多的东西。然后回看自己输出的内容,在纸上画出这些东西。最后,寻找关联和启发。
克服心理障碍
我所遇到最大的困难是,被环境限制了自己去做语音写作。在公司不好意思,在路上又嫌太嘈,在家里又怕被干扰。然而,没有排除万难的决心,只是因为缺乏对价值的认同。当我把以上的价值跟原则都理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渐渐觉得这个困难都是小事情。
在公司,跑楼顶没人的地方说;
在路上,忽略旁人,我为自己打call;
在家里,厕所是个好地方。
4. 小结
长期跑步锻炼的人会告诉你:要做到坚持跑步,最难的事是让自己穿上跑鞋。那要做到坚持语音输出,最难的事就是开口说出第一个字。找到一个入口,先让系统运作起来吧。
此文写在阅读剑飞大神新书《极速写作》之前,等我把书刷完了,再来做一次系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