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学到过一个理论叫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从最基础的物质需要开始,然后上升到情感需要,再到最高处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也就是说当我们处在不同的阶段,我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看《荆棘鸟》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想起的就是这个理论。
这个家族史般的爱情悲剧,大概,就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层次需求吧!
一、理想中的家,我们最基础的需求,也是最现实的需求
伏尔泰曾说:“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家,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是一个能够提供必要的生活物品的场所,是一个能为我们遮风避雨的港湾,是我们最基础也是最现实的物质需求。
在书中,美丽的德罗海达一度让我心动,就像《飘》里面的塔拉,光是想象就让人心动不已。
四季不断的鲜花,高大的古木,舒适的房间,喜爱的家具,广袤的土地与羊群,以及你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金钱。
就像梦想中的生活一样,《荆棘鸟》在开头就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美如天堂的德罗海达。
这个美丽的庄园德罗海达,只属于一个人,玛丽,一个残酷的老太太。
玛丽死后,玛丽的弟弟帕迪一家进驻了德罗海达,由生活困苦日子辛劳到薪水优渥,日子轻松,帕迪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虽然没有继承顶级的财富,但这种衣食无忧,一生安稳的设定足以让每个读者心动。
我想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庄园梦吧!
即便浪漫如同三毛,也会时常发梦,梦想着有一片自己的农场。
这大概是源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有一幢小房子,有一个小院子,有一个小孩子,这种看似简单的梦想到今天为止,仍是我们大多数人为之追求的目标。
而这个美丽又富有的德罗海达则是梦想的极致,它能满足我们所有人对于家的最好想象。
这富足的德罗海达,已经满足了书中每个人对于物质的需要,物质已经不再需要发愁,那么精神上的需求才更易展开。
因此,各个人对于不同精神上的追求开始出现,矛盾逐渐展开……
二、互相深爱的人,我们情感的归宿,也是爱与安全感的来源
起初,帕迪一家的生活是困苦而艰难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下,我们的小主人公梅吉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在家中是极不受重视的,生活的困苦和爱的缺失,让小梅吉自小就极度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家。
这种缺失感,伴随了她的一生,使得她的一生都在追逐,追逐爱情,追逐归宿。
“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只想有一个家,有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可以自己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可以在自己的炉灶上为丈夫做饭,可以自己布置家里的窗帘和家具”。然而这种理想终其一生她也没能实现。
她的一生只爱过一个人,那个从一开始就给与她无限关爱和照顾的人——拉尔夫神父,然拉尔夫虽爱她,但更爱的却是他的理想。
后来卢克出现了,一个酷似拉尔夫的人,她以为她找到了能够给她一个家的人,但是等她结婚生子之后,她才绝望的发现,这个男人,还是不能给她一个她想要的家。
在他的生命里,女人与孩子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他不可能为了她们而放弃自己的欲望——对于金钱对于自由对于男性力量的无限需求。
“他喜欢和他那样有力气的,不愿受束缚的人在一起,喜欢从一个地方游荡到另一个地方,要是他被甘蔗弄得过于筋疲力尽,别的什么都干不了的时候,他才需要一个女人,才需要欢乐”。
“他是这样一种男人,如果他能从食品箱里吃到东西,能睡在地板上,他就实在是没什么可想得了。”
“人们无法像感染一个喜欢美好事物的人那样去感染他,因为他不喜欢美好的东西,他藐视美好、漂亮的东西,它们太柔和了,会使他变得软弱。”
这样的人给不了她需要的爱,更给不了她安全感。所以后来她离开了卢克,回到了德罗海达。
就像莎士比亚说的那样:“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
无论是菲,还是梅吉,他们的一生都在追逐,追逐她们爱的男人,就像一场战争,一场男人和女人的战争,她们一直都想将自己爱的男人留在自己的身边结果却都失败了。
菲与初恋情人注定失败的恋情,使得菲决绝的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弗兰克,因为这个孩子,菲的一生变成了一个悲剧,被家族扫地出门,嫁给了一个贫困的羊毛工帕迪,因为对帕迪的愧疚,她的一生都过得顺从而谦卑,没有喜乐,只是一味的埋头干活,唯一牵动她心神的只有孩子弗兰克,然弗兰克后来在得知真相后,也离她而去,再回到德罗海达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梅吉与拉尔夫的恋情,也是注定没有结果的,就像是历史的轮回,母女两都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一个与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有结果的男人,也都决绝的从那个男人身上偷得了一个孩子,然后将对那个男人的爱延续到这个孩子身上,最后也都悲剧的失去了这个孩子。
不同的是菲与孩子弗兰克是生离,而梅吉与孩子戴恩是死别。
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她们都在追求爱,追求一个能与自己的精神世界达到匹配,能理解自己,能让自己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的人。
就连文中的玛丽,这个刻薄又聪明的老太太,也是一样的。
她那般喜爱拉尔夫,也是源于内心对于爱的渴求,物质上极大地富足,然精神上却是极大的空虚与寂寞。
这时候年轻英俊且聪明有礼的的拉尔夫出现了,她想要征服他,无论是用巨大的财富进行诱惑,还是在头脑上的斗智斗勇。
她明白,光阴已逝,她不在年轻,更谈不上美丽,然她有一颗聪明的头脑,她想要智胜他。
最终她成功了,虽然是在她死后,但的确拉尔夫屈服于她巨额的财富之下,屈从了自己对于权利的欲望。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爱,爱人与被爱,然真正能获得最后的圆满却是极其不易。在最好的年纪里遇到值得爱的人,然后修的圆满,多么幸福,又何其有幸!
三、事业与野心,我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最高级的需求
培根曾说:“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女人追逐男人,男人追逐野心,这样的组合终究是不幸的,也是不能长久的。
就像菲,就像梅吉,她们追逐了一生最终也是失去了。
就像拉尔夫,就像卢克,追逐上帝,追逐自由,然结果呢?
拉尔夫一生追逐上帝,但结果仍是死在了梅吉的怀里,死在了德罗海达。
卢克一生都在漂泊,从一个甘蔗地到另一个甘蔗地,总想挣更多的钱,总是在说马上就能买上一片庄园,但直到女儿成人,他也还在过着同样的生活,没有亲人,亦没有家庭。
正如书中描写的那样:“他们就像是毛茸茸的大飞蛾,在一块透明的眼睛看不到的玻璃后面,为了追求一团令人眼花的火焰而撞得粉身碎骨。而假若真的飞进了玻璃之中,便落在火中烧死了。虽然留在清爽的夜空中,既有食物,又能生下小蛾子,但是他们不愿意!他们不想仅仅得到这些!又回身去追求那火焰,毫无疑义的扑打着翅膀,直到把自己烧死了事!”
这是固执于野心的结果。
那么好的实现自己的方式是什么呢?
我觉得玛丽和朱丝婷的方式就很好。
玛丽之所以能成为那个人人称羡的玛丽,也是她自己一步一步慢慢积累起来的。
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我结婚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财产。我知道在爱尔兰我是永远找不上一门好亲事的。在那里一个女人非得要有教养、有背景,才能找上一位阔丈夫。于是我用两只手没命的干活,攒够了盘缠,到有钱的男人没那么挑剔的国土上来了。我到这儿的时候,我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张脸,一个身子和一个比别的女人更聪明的头脑。就凭这些,我抓住了迈克尔。他是个傻阔佬,直到死都非常宠爱我。”
有决心,有勇气,有头脑,所以她能成为人上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便后来遇见拉尔夫,没有得到他的人,但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在自己死后,也还是让他落入了她所设计的陷阱之中。
这样的女人不简单,虽不可爱,但厉害。
还有朱丝婷,她无意与爱情婚姻,只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却得到了雷纳的倾心,他尊重她,支持她,理解她。
多么神奇,当一个女人不去追逐男人反而如同男人一样去追逐事业,追逐自我实现,追逐智慧的时候,对她死心塌地的男人反而自己找上门来了。
我想这也是朱丝婷要比她的妈妈和外婆过得幸福的原因吧!
《荆棘鸟》被称为澳大利亚版本的《飘》,与《飘》一样都在写一个时代一个家族的命运悲欢,都在写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觉醒,但就文笔和大格局来说,《飘》的立意和人物刻画更加出色,自我感觉我还是更喜欢《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