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开车去上课的路上,收音机里传来一首欢快的歌曲,一把奇怪的男声唱着奇怪的“black hole……you are my super Nova……”接下来就是电台主持人兴奋地宣告重大发现。下课后认真看了人类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相片,真是超乎想象,如一个甜美的甜甜圈。
看女友Minnie的微信很欢乐,她往往知道关键的问题所在,例如“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的黑洞是用什么波段拍摄下来的?”这种不明觉厉的问题。
人生倏忽过了几十年,发现学会提问题,真的是需要修炼的功夫。
在线上自学积极心理学课程时,印象最深刻的是~积极心理学家们的提问有一个特别的角度。好消息是,即使目标不是奔着成为心理学家,加以练习,我们也能掌握这种有益身心的提问技巧。
美国在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研究高危人群,大量的政府、大学资源和慈善资金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在美国的城市贫民区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沾染上不良嗜好,吸毒、少女妊娠、退学等,甚至还会加入社会底层的黑帮。当时提出的研究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会失败?为什么高危人群中有如此多的儿童退学、怀孕、犯罪?”一大群动机良好、头脑灵活的研究人员,充足的资源投入,持续几十年的研究,要求“更好的教育、更多的设施、更多的资源”,实际上带来的变化微乎其微,很多地区的情况继续恶化。
上世纪80年代,一批心理学家加入研究,他们提出了角度截然不同的问题~“为什么即使面对如此不理想的环境,高危人群中仍然有些人非常成功?” 心理学家们开始识别这些身处逆境而仍然成功的人身上的各种因素,深入分析,通过研究想出介入方法。这一问题的提出,一下打破了数十年零结果的局面。“抗逆力resilience”就是从那时出现的概念,也叫心理弹性,定义为面对非常不利或危险环境下的积极适应性。心理学家发现这些具有抗逆力特征的人,小时候并非是特别优秀的“超级小孩”,他们生长在恶劣环境下的普通家庭,但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点:
1、乐观、自尊精神。能够感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相信自己做的事情;
2、有利他精神和亲社会行为。认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3、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可以关注到自身的优势,“我真正擅长的是什么?”
4、面向未来,主动为自己设定目标;
5、在成长过程中有自己的榜样,可以是老师,亲戚朋友,或是小说中的人物,一个他们可以效仿的人物;
6、承认自己的弱点,愿意请求帮助,得到社会支持。
这些心理特征并非不可复制,是后天可以习得和培养的,心理学家们识别出这些特征,他们开始在高危人群的儿童中系统地教授相关知识,从此转变发生了。一个有效问题的提出,是此项研究从零到1的分水岭。中国目前有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研究非常有借鉴意义。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积极心理学》的授课老师塔尔博士,在“如何应对压力?”这一讲中,做了非常棒的示范。
在2005年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抑郁的经历,有47%的学生曾经达到过崩溃的边缘,有94%的学生都会感到压力过大。而压力是全球性的,不是某个国家特有的,更不会是某个人独自面对的困境。压力过大牺牲了心理健康,例如患上抑郁症;也牺牲了身体健康,例如亚健康人群激增。医生说80%的身体疾病都来自于压力,压力削弱了我们的免疫系统。 压力过大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影响人们的创造力和行动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压力呢?
一般人会问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有压力问题?”而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出的问题是——“有些人能够在承受压力的时候同样过的很健康开心,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经过研究,这些成功抗压的人至少有两个显著特征:
1、他们会培养习惯,把重要的事情变成例行公事,持之以恒;
2. 他们会培养在压力中恢复的习惯。
其实压力本身并没有问题,好比你去健身房练习举重,其实是在不断拉升你的肌肉细胞,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你会变得很强壮。适当的压力是有益的,但如果你一直都在拉升肌肉练习举重,没有休息,这样难免受伤。压力也是这样,一直承受的话,就会不堪重负,影响工作和生活。
塔尔博士关于压力和恢复的分析恰好与最近读的《反脆弱》书中观点一致,插播一下~
那些既快乐又成功的人也会承受压力,不过他们更懂得如何从压力中放松和恢复。如中国古人说的张驰有度,收放自如。
塔尔博士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工作14小时,但有时他还是对自己失望,觉得自己效率不高,直到他看到这项关于压力的研究,从而改变了生活习惯:在60至120分钟内(人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全神贯注的工作,然后,休息15分钟,听音乐,冥想,吃东西,锻炼身体等,然后继续投入专心工作。优质的睡眠,度假,都可以让我们获得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认真工作、休息,认真工作、休息……这样我们不仅能更高效率的完成工作,而且过得也更开心。 塔尔博士建议,在生活中,我们要成为短跑运动员,而不是长跑运动员。学会短跑,休息,短跑,休息,而不是一直都在跑步,导致不堪重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说过:“心理科学在研究负面方面,迄今为止,比研究正面要成功得多,它向我们展露了人类的缺点、病症和人内在的缺陷,但是很少揭示人类的潜能、优点和人可以实现的愿望和抱负,或是人在心理上能够达到的高度。”
上世纪末出现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提出——“如何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 这个提问题的角度恰恰揭示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在心理学研究中作有推动意义的改变——使心理学原本只关注人生中最糟糕的事物,转变到了帮助人生建立最好的方面。
量子力学中有个著名的的测不准原理:即使在最客观的对微观世界的科学观察中,观察者的因素也会影响观察的结果,测量这动作不可避免的搅扰了被测量粒子的运动状态,因此产生不确定性。当人类坚持不断问问题时,人类社会就会朝着所问问题的方向前进。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放在正面、积极的那一面?
改变从今天开始。
《积极心理学》笔记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