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我感觉说话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话、授课;一类是谈话、聊天。前者主要是单方面传述,教师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但是这种单方面的传述又不是完全不受受众的影响,只是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较少而已。记得初中时候的班主任是一位数学老师,他讲课的最大特点是讲完一个知识点,或者讲解完一道题,都让班里听懂的同学举手,如果大多数同学都没听明白就会再讲一遍。一直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老师总是自己在那滔滔不绝的讲,丝毫不管下面同学是否听懂,那么就是在浪费自己和学生的时间。或许有的老师说了,我不一定非得让同学们举手,可以看他们的眼神和表情判断,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方法,但是总感觉不如前面的有效,因为人们的表情、眼神有太多可以“作假”的地方。
高中有两位老师,总是爱把提问相关知识点穿插在讲课之中,这样既可以回忆、加强巩固旧的知识点,又可以集中同学的精神防止走神,反正我现在回想起来,还能体会到那种战战兢兢的感觉。还有的老师肢体语言很丰富,这都是促进单向交流为主的授课的好方法。
我没当过老师,也不知道老师的艰辛,但是感觉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总是好的。在讲课方面,还是要想办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喜欢听、爱上自己的课,这一类的说话,讲话者要特别注意提高自己的 人格魅力和个人素养,以及讲话的方式、方法,因为你的主要目的是让受众通过你的讲述了解或者得到你要传达的信息,如果这个目的达不到,那么你做再多都是徒劳。
再来说说第二类说话方式,这一类就比较常见和随意了,在家里说话、和朋友聊天、侃大山、拉呱,都是这一类。在谈话、聊天这一类的说话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礼貌就是要学会倾听,这种沟通是双方的,如果你一味的站在自己为主的角度,认为别人都不如你知道的多,在那滔滔不绝,那么得到的也会是别人的反感。那种别人刚开始说一句,自己想到自己的情况,立马打断别人说起自己的事情来的人更是不可饶恕,这不是一种习惯问题,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礼貌和教养的问题。
倾听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仔细倾听别人的不管是苦恼也好,牢骚也罢,等他说完了,再奉上你的开导吧,这时候或许当事人已经不用你的开导了,因为把一切说出来,就已经达到他的目的了,也许他只是想找个人吐吐苦水而已,有时候当一个合格的“垃圾桶”也赢得知己、朋友、闺蜜“芳心”的好方法。
心血来潮,胡言乱语了几句,说话的艺术还真没深入探究过,只是有感而发而已。其实每个人的说话方式和风格不同,有的人说话有很强的感染力,让你不知不觉就深入其中,认真倾听;有的人则逻辑混乱,毫无重点可言,说了大半天你都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其实只要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别人明白了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