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遍听<认知盈余>这本书,因为是在高铁上,盈余时间相当充足,便随手做了一个笔记。
据说马化腾看了这本书受到了启发,创造了微信这样一个伟大的产品。于是这本书在大陆卖的风生水起。书中讲了很多理论,提了很多名词概念,比如认知盈余,盈余时间,个人分享,公共分享,公民分享等等,樊登老师用了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进行了讲述。抛开理论和概念,在当下双创的大背景下,大部分的创业者即使没有读过此书,也在身体力行中或体验过实践着书中的理论,但读此书是对我们认知的归纳,帮助我们更理性地去看待互联网创业的行为,为我们的行为找到理论支持,因为我们都乐于分享,愿意参与,相信慷慨,希望通过运用好认知盈余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以下开始划重点:
1. 什么是盈余时间?
人们除去吃喝拉撒住以及为了维持吃喝拉撒住的正常需求所需工作占用的时间以外的空余时间。eg : 18世纪,杜松子酒,醉汉
2. 什么是认知盈余?
人们在盈余时间里可以学习,参与,分享,创造的除基本生存基本工作以外的认知。
人们喜欢创造和分享,参与。不仅仅是消费。
3. 认知盈余形成的四个关键点
1) 工具: 互联网的出现。没法阻挡潮流。
2) 动机: 分享是真正的驱动力。
3) 机遇: 需要有人刻意的创造机遇。价值创造。
4) 文化: 有些价值只能靠文化去维系。建立有分享精神的文化,慷慨的文化,文化是人与人之间协调共享的假设。
4. 认知盈余的四个递进途径
个人分享---微信朋友圈
公用分享---协作群体中进行,互相帮助作用
公共分享---协作群体创造公共资源
公民分享---协作群体创造改变社会
------------------------------------------------
乐于分享是美德,用好我们的盈余时间,共同创造认知盈余。如果你有能力,努力去创造或参与一种机遇,找到一群跟你有同样兴趣,志向的伙伴,打造属于你们群体的文化,进而实现从个人分享到公民分享的转变,愿我们的社会因分享而变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