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今晚看完了曹文轩的《草房子》,我很意外,因为在2016年,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后,我也附庸风雅了一把,给多多买了几本曹文轩写的小说,想着如此高质量高口碑的书,多多肯定会爱不释手,我挑了一本很多大家推荐的《草房子》与她共读,没想到,她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就痛苦的流着泪对我说,她拒绝读下去,因为里面的人物及故事太悲情了!可能,多多那时的年龄还不太适合读曹文轩的书,因为他的书写实性很强,而且都有一种悲情在其中,多多的心里似乎不够强大,还不能接受那样的故事,所以,曹文轩的书就这样被我们束之高阁了。
时隔两年,多多居然主动拿起曹文轩的书,前段时间主动看完了《青铜葵花》,还极力向我推荐这本书,今天又看完了《草房子》,而且看的很投入,合上书的那一刻还对我说:“没了?这就结束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所以通过这件事我就想,大人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读书这个问题。
首先,我想起前几年一个家长跟我聊起关于孩子读书这件事,她很羡慕我的女儿喜欢读书,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羡慕的同时也在抱怨他的女儿不爱看书,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另外他还艳羡地谈及某某家的小孩,在二年级就读完了四大名著,可她的女儿就是看不进去!他还说他很舍得给女儿买书,曾经他让孩子在一个书摊上随便挑她自己喜欢的书,但是他的孩子挑来挑去,没有选中任何一本,因此,这个家长就下了定论,他的女儿不爱看书。
对于这个家长,我没有多说什么,因为我觉得,他不能很正确地看待孩子读书这件事,说多了也无用,道不同不相与谋。我从来不认为孩子在如此小的年纪,通读四大名著是多么一件引以为傲的事情,在这里我想到了粲然的一段话“我认为中国父母选书是有问题的,如果当时能阅读更多杰出的‘孩子气’式的伟大作品,而不是被话痨的狄更斯,巴尔扎克,司汤达,和工于心计唧唧歪歪的曹雪芹,罗贯中绊住脚的话,我的一生将离幻想王国更近些,也更自由些。”
我喜欢孩子在童年时期,多阅读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方面的书,而非大部头的四大名著,当然,也并不是说孩子一定不能读这些经典书,只要孩子兴趣所致,无可非议,但是读这些经典名著,一定要读原著,而非删减版或少年版,你会发现后者的味道与前者差之甚远。而有的家长会认为,经典名著如此好的书,如果孩子不喜欢读,那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并且还过早的给这个孩子打上不爱读书的标签。殊不知,书没错,孩子亦没有错,只是,错的是时间和对象。试问有多少大人真正的读完了中国的四大名著?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自己都拒绝的事情,要求孩子来做,那岂不是很残忍?
正如我认为曹文轩的书很好,我也读了他几本长篇小说,所以我会强烈的推荐给我的女儿去读,但是我忽略她的心理年龄等问题,所以遭到了她的拒绝,但我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件事,默默的把他的书放到了书架上,希望有朝一日多多能够主动拿起它们,欣赏到里面的美。果真,两年之后多多重新拿起了它们,并且对待它们的态度与两年前截然相反,所以,读书绝对不是一件太过着急的事情,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件强迫的事情,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来对待,那么读书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反而是一种累赘,一种负担,一种抗拒。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顺其自然。
另外,从这件事我感受到,一个家庭要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家长整日口口声声喝令孩子一边读书去,而不去给他营造这个读书氛围,那么孩子是很难爱上读书的。每个家庭应该都有这样的图书角,不必太豪华,不必太奢侈,但一定要有它的存在感,它可以是专门的一个书房,也可以散落于客厅的沙发上,可以是床头,甚至卫生间,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家里有书的味道。这些书不必急于一时读完,因为读书很多时候是需要心境的,某一刻,你的目光就会在一本书中驻足停留,然后开启了美的历程。
家庭买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能够天天抚摸到这些实体书,嗅到里面墨香的味道,还在于有些书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不厌千回读,一本书读得越多,孩子的感受力也就越多,每读一遍,他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领悟。
尽管我的女儿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也没有什么引以为荣的才艺,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她有一个爱读书的好习惯,她能在每天写完作业之余,习惯性的从书架上拿起一本她钟爱的书去阅读,带着各种美好入睡,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