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还没有孩子的一枚大龄青年,我无意讨论关于孩子的话题,也的确不具备这样的资源整合能力。只是,前些天发生的一件小事儿,令我忧心忡忡。
傍晚,在小区附近散步,一抬眼,看到高高的电梯(已经停运,无法制动)的上一个约8、9岁的小男孩吃力地搬运他的三地自行车走下电梯。没走几步就开始踉踉跄跄,看着这惊险的一幕,各种脑补人和车子滚落的画面……吓得我心中一惊,立马跟他喊不要动!然后快速走上电梯台阶帮他把车子抬下来。因为电梯本身的台阶很高,加上自行车本身自重不轻,连我抬下来都要小心翼翼。到了地面后,本以为孩子会很自然地说一声:谢谢!
可谁知,他只嘟囔着他手上拿的书本没有袋子装,无法推车。当时,因为狐疑孩子的态度心中略有迟疑,但还是决定帮他找寻袋子。他接过袋子,只抱怨着跟我说:怎么这么小?
那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这个孩子日常的沟通模式:无非是父母伺候到跟前,还被各种嫌弃的表情。只是,如果他对一个陌生人的帮助都这样毫无顾忌地抱怨,也不会道谢,无法想象,他的父母是怎样对他教育的。
想起那日饭桌上,妈妈递给我一双筷子,我很自然地说了声:“谢谢”,朋友说:“咦?你怎么跟你妈还那么客气?”这次轮到我莫名了,别人帮自己做了事情,哪怕是举手之劳的小事,说声“谢谢”已经是条件反射般地自然而然,并没有想过对方是谁,是家人还是爱人,抑或是陌生人,有什么分别?反观我妈,也是如此,也会常常跟我说“谢谢”,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姐妹般的亲密关系。
也许我真的是那种自寻烦恼的人,或者说忧患意识强的人。纵使还没有孩子,但已然开始担心起教育和沟通问题。就像那日的孩子,我该如何引导他而不是直接质问他“为什么不说谢谢?”,这些,在看着他推着三地车渐行渐远的小小背影时,在我的心中不断地翻腾……
我们常常被一些生活中温暖的瞬间感动,也会被一些小尖锐刺伤。那以后呢?想要孩子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自己先成为这样的家长;想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成长为正能量的少年,先成为这样的家长……
我常常关注孩童的眼睛,那些黑葡萄一样清亮的眼眸里,常常写着天真、单纯、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世界越浑浊、他的眼睛就越暗淡;世界越溺爱,他的眼睛就越骄纵;我希望他的眼睛的底色里,被涂上真善美的颜色,我也希望能够常常遇到那样的少年:眼神中怀有羞涩和善意,唇齿间能够自然而然地吐露一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