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我才发现“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有多不靠谱。
1.
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子几乎从来不做作业,可是每回考试他的排名都是班级前三。
我同桌呢,上课聚精会神盯着老师和黑板,笔记本厚厚一沓几乎不离身,下课围着老师转,周末还要去教自己弱势科目的老师家“开小灶”。勤勤恳恳地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围着试卷、复习资料耕耘,最后中考分数出来的时候,比那个男孩子低了整整有150分+。
老师对女孩子说,“你可能还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办法,你还不够努力。”
老师对男孩子说:“如果你再努力一些,一定会更加优秀!”
以成绩好坏来论优秀程度本来就是一种不平等。
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两个人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即使是双胞胎也会有不同的气质。
个人气质塑造五彩斑斓的性格,性格又决定了命运。
目前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有四种,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而这些气质是与生俱来由基因决定的。
而性格又会影响学习能力的大小,成长的斜率。
拥有不同气质的我们,从生下来就是不同的。胆汁质的人较热情率真但更易怒冲动,专注时间不长;多血质的人较活泼好动但更不容易坚持,往往有始无终;黏液质的人较沉着冷静顾大局但易消沉懈怠;抑郁质的人较抑郁孤僻、反应迟钝。
有不同就没有人可以保证人人生而平等,只能说是一种相对的平等。
2.
上了大学我才感受到现实不仅是骨感的,而且硌着人生疼又不好意思叫出来,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消化。
当你所有的粉、液、乳、霜、饼等加在一起,瓶瓶罐罐都不如舍友的一张纯天然素颜;当你一个月的生活费还没有同桌的一件T恤来的多;当同班喊你一起去洲际聚餐的时候还要悄咪咪地查支付宝余额...去你的,人人生而平等!
但是当你们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听同一个老师授课,你们的教育资源是平等的。对于这个群体中的任何一位来说,都是平等的。
211高校学生和高职技校的学生也曾“浴血奋战”在中高考的第一线。
接受着教育、考试制度的磨砺,(忽略教育质量和学生个人素质)迎考的两天全国统一严惩打击舞弊行为。
尽管高考弊端重重,但不可否认这是打破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的好手段。虽然不一定能促成平等,(富人家成绩不好的小孩可能早就做好出国的准备了,又或者打点好关系铺妥了退路)但一定是公正的。
没有一个国家或者是制度可以完全做到“人人生而平等”,那是摩尔梦想中的乌托邦。
不相信平等之说,但希望我们都可以有一颗相信并且维护公正的心。
3.
“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运用最多?
大概就是激励自己赶上某人时的自我安慰,或者自我权利受限的时候。
心情抑郁时给自己来一剂鸡汤。
说实话,有一丢丢惨兮兮的感觉。
21世纪的中国人为什么不顾本国国情,拿法国人卢梭18世纪的思想武装自己?
受历史影响,中国社会向来注重的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尊重存在于年龄差、地域、社会阶层,太多太多。
卢梭的思想是先进的,但不太接地气。
4.
诚实地承认“人人生而不平等”,并不是对生活没了盼头。
当自己不再执着地与人比较时内心或许会得到一份坦然,扫清不必要的障碍和干扰。尽力摈弃偏见、错觉、谬见,放开并接受自己的忧虑与恐惧。
找准自己的定位并锲而不舍地坚持。
我相信,我们一定都可以把小日子经营得热气腾腾!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