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孩子重塑教育》笔记
人们是通过做事来学习的,只有那些拥有真实世界实践经验的人,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
只有将知识应用于新情况或新问题,只有让学生对他们认为重要的话题或问题进行研究,只有让学生展开同学之间的互动、活动和项目,才能获得长久持续的学习效果。只有切身体验,而非短期记忆,才是帮助学生培养重要技能和动力的关键。而这些技能和动力,就是孩子们未来改变人生的法宝。
第一部:教育的核心
1教育的DNA
与其高中毕业之后直接上大学,不如留出一年的时间四处闯荡。“走出去,自我拓展,旅行、做志愿者。真正体验一下这个世界,找到令自己满怀热情的事。要是刻意停留下来思考什么事情能让你充满热情,你是找不到答案的。但当你沉浸在真实世界中,遇到某件事,发现这件事可以让你每天心甘情愿投入好几个小时去做,那么它就是你的热情所在。勇敢去追求吧。”
洞穴时代教育的核心目的非常清晰:让下一代掌握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经验教训。
常言道:“要想动手做事,要费很多脑子”。
这个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中,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能利用你知道的东西做什么。
2我们为什么而教
这个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中,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能利用你知道的东西做什么。
富勒创办的组织设计了一款游戏,名为“NBA数学投篮”,主要是通过篮球桌游来启迪孩子发展出卓越的数学能力。
七大生存技能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协作的能力和以身作则的意识
敏捷性和适应性
积极性和创业精神
有效的口头、书面和多媒体表达能力
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好奇心和想象力
3教育与你我息息相关
批判性思维的5个要素
证据:我们是如何知道目前所了解的事情的,证据是什么?
观点:可能存在另一种观点吗?
联系或因果:能发现规律吗?此事之前发生过吗?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推测:此事有可能出现其他情况吗?哪怕只有一个环节出现了不一样的进展,事情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相关性:事关重大吗?谁在意?
第二部:教育的重任
蒙台梭利强调写作、沟通、自我指引和承担风险。
蒙台梭利学校创造的是一个探索和求知的环境,让孩子能用大量的时间专注于某件事上。。老师鼓励孩子们冒险、失败,再冒险、再失败,不断迭代,直到发现意义,达到终极目标。
用计算机改造数学课堂|
真正的数学通常并没有一个“正确答案”。
搭建以沟通为目的的语文教学
。沟通主要是指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当众演说能力。
经济学上有个重要概念,叫作边际收益递减,是指你拥有的某个事物越多,其对你所产生的价值就越少。有一双舒适合脚的鞋比一双鞋都没有要强出许多,但拥有51双鞋并不比有50双鞋强到哪里去。
教育界的官僚非常热衷于在教育体系中打出一个个死结,他们会增加新要求,实施新规定,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拴个胡萝卜乱晃,就为了让他们按规矩办事。但他们根本没有为真正的创新种子提供适宜的土壤,也完全不能将过时的教学内容从书本中去除。我们总是要求教师去讲更多的内容,进行更多应试练习,不断喂养着“大考”这只庞然大物,而这只“野兽”竟然有着贪得无厌、永不满足的胃口。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我们必然不会有时间和预算去对教育进行重构。
决胜未来的10大能力:1学会如何学习。可以说,这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没有之一。2有效沟通3与他人建立富有成效的协作。4用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5失败管理6在组织和社会中发起变革。7做出明确的决策。8设定目标,管理项目。9毅力和决心10利用自身的激情和才华让世界更美好。
大学的意义:锻造决定性的人生优势
第三部:教育的未来
教育的作用不再是传授内容,而是在这个奖励创新、惩罚刻板的世界里,帮助孩子学习。
创新课堂的核心教学原则
专攻富有意义、能调动起积极性的挑战。
能充分利用资源。
经常要努力好几天才能取得一定的进展,并在过程中学会怎样从失败中复原。
形成自身观点。
参与频繁讨论。
学会提出优质问题。
协作。
公开展示成果。
因为内在的强大动力而刻苦用功。
30多年之后的现在,我过完了作为教师的最后一天。我辞去教师职务,是因为我没办法继续以合作的心态去接纳标准化考试制度。这种制度正在摧毁课堂中的创造力,浇灭学生的想象力。当前的教育界以及我所珍爱的教师职业发生的一切改变,令我感到悲哀、愤怒、伤心和沮丧。
培养关键技能的步骤
找到一位你信任的同事,互为搭档。他的支持和客观的意见对你而言非常宝贵。
再审视一遍你让学生做的考试、小测验和家庭作业。评估一下这些题目中有多大比例是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如果有上网搜索的条件,是不是任何人都能答对该题目?这些作业是否能帮助学生培养出关键技能?如何培养?
估计一下你在课堂上讲课的时间有多长,和学生主导的讨论相比,哪个是主角?学生是否有机会互相讲课,互相学习?学生是否有机会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事实上,你很可能会觉得自己没讲多长时间,而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你自己在讲。用手机录一段你上课的视频,严格计算一下你讲话所占用的时间百分比。如果超过20%,就请想办法重新设计课程。
你是否会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给出的答案,对其进行评估?
学生是否有机会自己创建项目、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面向一群观众介绍自己取得的项目成果?学生是否有犯错和失败的余地,并在犯错和失败之后,依然能在你的课堂上取得好成绩?学生花在自我设计项目上的时间比例是多少?如果少于20%,那么请尽量向这个目标靠拢。
教育变革中的你我他
一个人如果对教育变革满怀激情,就能让一个孩子、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甚至一所学校发生改变。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21世纪教育浪潮中的一股力量。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随便哪条路都能带你到达目的地。”
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的是,这条路上荆棘遍布。教育行业充满惯性和中央强制政策。
这个时代看重的是孩子们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他们所知道的事实。
我们相信,由内容知识、技能和意愿构成的黄金三角是21世纪所有学习形式的根基。
在这三项之中,我们认为意愿,或称动力,是最重要的,也是被当下的教育体制摧毁得最严重的。如果学生拥有强烈的内在动力,就会不断获取新技能和内容知识,坚持一生。我们所谓的动力包括坚定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自律精神。
21世纪技能”的多部著作。虽然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技能侧重,但所有人都认同4C的重要性。4C,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协作(Collaboration)和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Creative problem-solving)。我们认为,上述技能在每一间教室的日常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向学生传授,也必须向学生传授。
|用勋章制度替代考试制度|
我们可以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将那些质疑之声屏蔽掉,取缔那些强加在学校的毫无道理的问责制度。
对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成功予以奖励,就如同国防部专门投钱去推广毛瑟枪和弹弓的使用一样荒谬。
有近一半的商界领袖都认为,只要我们能将自由市场机制引入学校之中,例如特许学校、家长的选择凭证,那么最有前途的教育创新实践就能得到蓬勃发展。但是,在受教育阶段所获得的收益会贯穿人的一生,而不是仅有几个月的时间。真正的教育创新常常不是那些只想在纸面上看到数字的投资人或政治家能一眼看得出来的。由此,我们用在教育研发上的资金就更少得可怜,因为大家都将关注点投入在能在空洞指标上产出近期结果的行动上。
学校的变革历程总会在不经意间变得扭曲。富有创新意味的变革行动总是做着做着就落入俗套,在底层琐事上还总是出现各种充满火药味的争执。
而如果社区中有一群人能做到以下几点,那么变革就有可能得到成功的推进:
对变革的紧迫性进行解释;
对学生在未来社会所需的重点技能达成共识并充分认可,这些技能和过去的教学重点完全不同;
针对学校培养学生掌握重点技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寻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一步步找到方法,提升教学成果;
将权力下放到教师和学生手中,让他们参与到解决方案的设计、测试和执行之中。
如果没有紧迫感,不能令文化发生转变,就无法在学校中实现真正的变革。紧迫感不可能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群发邮件或PPT文稿来实现。只有当整个社区看
到不一样的愿景,为变革的推行奠定基础。
假设我们参与到了专门讨论“协作”的小组中,团队给出了以下近期行动计划:
以协作为主题,进行同侪驱动的研讨会,同学之间互提建议、互为教练;
以促进协作为目的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学生进行小组作业;
每一门课程至少布置一次协作型作业;
每一个课外班至少有一项要求学生进行协作的大型任务;
教师和同学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学期末评估,以评价该学生在协作能力方面的进步;
要求学生定期制作视频,录入电子档案,对自身协作能力的进步和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教育改革的一大失败之处就在于,人们总是不停地呼吁要做得“更多”,让学生和老师都精疲力竭,却没有人去想哪些方面应该做得“更少”。几十年来,我们不断给教师增加工作量,却没有制定出一条清晰的战略规划。如果学校要增加学生所需掌握的新技能,那就必须减少其他任务。为了在诸多选择之中进行取舍,学校需要将那些与问题关联最紧密的人纳入进来,为教师和学生赋予权力,让他们自主设计、创新和实践。
作为一名家长或教师,你可能在推进学校向前发展这件事上做了所有能做到的事情却屡屡碰壁。至少在短期之内,你希望将重点放在你自己的孩子或自己的班级上。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小规模的成功很可能会演变成为大规模的变化,所以请不要气馁。
我们很喜欢这样一个说法:“沙漠之中,点滴小雨也能让鲜花盛开。”
在此提醒一句:有的时候少即是多。请控制住自己,不要精细管理孩子一天之中的每一分钟时间。毫无结构的时间很有可能具有改变一切的力量。许多创新公司都会给员工大量自由时间段,让他们去尽情探索。孩子们也需要享受到同样的待遇。那么,在应试和以兴趣为导向的探索之间应该如何权衡呢?这是个挑战,但真正用心的学生总能在标准化考试的关头奋起直追,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整日围着应试打转的孩子。让孩子们沉浸在他们真正喜爱的书籍之中,也许不像每天背单词那样可以直接提高他们在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中的语文成绩,却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更有好处。
我们的新型周末作业改为创建计划。学生会写出他们希望每个周末用两小时的时间去做什么。他们可以将时间用在各种事情上,包括对现有技能进行提升,发展兴趣,或拓展新的兴趣领域。每个周末他们都要记录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现在,我们正在对孩子们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下一周同学们将要在班上进行成果展示。
我的课堂上有4个孩子将时间用在写小说上;一个孩子学会了弹吉他,还写了一本即将上市的游戏介绍指南;另一个孩子学会了画时装草图;一个孩子对中国进行了深入研究,每个周末学做一样新菜,因为她来自中国,现在由白人家庭收养;一个孩子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并对其进行编程。
学生们会利用这段时间去练习乐器,阅读他们喜欢的著作,参加体育运动。
学生说,他们从“周末两小时”项目中获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只要他们设定目标,并为目标付出努力,无论一开始这个目标看起来有多“难”或多“疯狂”(他们的原话),都是可以实现的。这项活动所激发的热情和孩子们对完成目标所给出的承诺,让我非常激动。
家庭教育怎么做|
现在,我们该说说做家长这个难题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对学校彻底失去兴趣,他们给出的理由通常十分合理,因为学校太无聊。家长一听到这样的抱怨,就会本能地督促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作业、努力拿高分。毕竟,这是家长分内的职责。如果孩子抱怨说,他们不知道为什么需要学习,家长便会拿出万古不变的教条来训导孩子:“因为学习能锻炼毅力。”作为家长,我们血液中流淌的本能就是要为孩子的生存而不断奋斗,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出一个努力学习、科科满分的孩子,然后让他上名校,享受美好人生。这也是我们的美国梦,任何一个自重的家长都不会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孩子错过人生中的机会。
但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之中,高年级学生在学校进行的绝大多数活动都毫无意义可言。由此,便引出了一个问题。训练孩子日复一日在令人头脑麻木的低水平任务中摸爬滚打真的更好吗?如果这样做的结果只是训练孩子接纳一种认识,认为人生不+过是头悬梁锥刺股,盲目遵从指示,以他人的认可为信号做出反应呢?倘若这些行军令般的教学,事实上摧毁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呢?如果这些行为虽然怀着最美好的初衷,却实际上将孩子置于创新时代的险境之中呢?
创新学校的教学原则
核心学术内容的掌握:学生应建立起阅读、写作、数学和科学等科目的学术基础。他们应可以理解重要概念和运算步骤,能记住关键的事实内容,利用正确的语言和自身的知识来完成新任务。
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批判性、分析性和创造性方式进行思考。他们知道怎样对信息进行寻找、评估并综合,怎样构建起一段论述。他们能针对复杂问题设计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协作:培养协作型学生,使他们能很好地在团队中工作。学生应学会相互沟通,对各种观点加以理解,知道如何达成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
有效的沟通:学生能以书面文字或口头表达形式实现有效沟通。他们能用有意义的方式整理出信息结构,倾听他人,并给予反馈意见,为特定受众构建恰当的信息内容。
自主学习:学生应发展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可以学会设定目标,监控自身学习进展,能对自身的长处和需要提升的领域进行反思。他们要相信自身的能力,坚信努力学习就会有所收获,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轻言放弃。同时,他们还会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他们能看到学校之中的学习经历与真实世界和自己在未来取得成功之间的切实联系。
结语
行走于教育与创新之间
本书横跨了创新与教育两大领域。如果读者在思考美国的未来时希望得到启迪,那么就请想想我们的发明家、创新者、社会创业家以及诸多创业企业。如果读者想要寻求打击,就请看看我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看看我们是怎么对待教师的,看看我们是怎样从一个失败的教育政策跌跌撞撞转向另一个失败的教育政策的。
创新领域历来是美国最优秀人群和精神的体现,无所畏惧的先锋人物勇敢追寻着大胆的梦想,希望改变历史的发展轨迹。心怀大梦想是一种生活方式,失败可以得到包容,从失败中站起来重新奔跑也可以得到鼓励。跳出盒子的思路只会令人敬佩,而不会遭人轻视。集体沉溺于过时的方法并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而是一个市场机遇。
我们执迷于自上而下的命令与控制,精细化管理着每一个课程计划的每一分钟内容,本应看着千万朵鲜花在眼前绽放,却宁愿用毫无生命、过度测试的“杂草”去替代鲜花的位置。我们将课堂上的每一点大胆创新全部搬空,用毫无灵魂的呆板课程和与人生技能毫无关联的应试教育取而代之。我们将标准化和问责制置于崇高的位置,却根本不在意学生毫无动力、找不到目标感的状态。可以说,是我们亲手抢走了孩子的未来。
如今,我们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美国的噩梦。它吞噬了每一个孩子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所能体会到的快乐。上课成了一种折磨,教学内容与真正重要的人生技能毫无关系。美国的教育政策制定者视野狭隘、眼光短浅,将过时的“问责制”需求放在首位,而非孩子们的长期利益。对于美国年轻人来说,学校就是人生希望破灭的地方,而非寻找人生启迪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