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寒露时节,有幸和文友访游仙台山。应了那句话,山不太高,海拔一千二百米,因其势俨如一尊大仙,故名“仙台山”。刚听到这个名字,立时想起了日本的樱花。起初因为鲁迅,他让国人记住了仙台,记住了上野的樱花;后来是樱花本身,它恍若仙子开满枝头,美哪还有什么国界。仙台山虽无樱花,漫天飘飞的红叶也足以令人心驰神往。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阳光便从山脊旁斜射过来,打在山间的松柏、黄栌、草丛上,松柏更显葱翠,黄绿相间的色彩更加艳丽夺目。一丛红透的黄栌和几株野菊依着山角,在灰白岩石的映衬下,分外妖娆。久久回望,它们在晨曦的迷蒙里,目送我们沿着山坡,走进幽深的漆树谷。
山势并不陡峭,山路蜿蜒盘旋,石级顺势而建,曲曲折折、古朴自然。古木丛生、林荫匝地、红叶遍野。放眼望去,这是秋风与落叶共同的杰作,把大自然最美的诗行,写在游人行进的脚步上。你的双脚,沿着石级一步步攀登,每一步都感到坚实有力,冰冷的石头仿佛有了温度,它的“躯体”一定写满了故事与传说;同样,你的双脚又觉出绵软和温存,那是秋叶用最丰盈的情意,渗入你的血脉与灵魂。 这样的路,走起来一点都不觉累。石级一会儿来个转角,一会儿有个陡坡,高大的漆树横亘在路上,刀割的伤痕历历在目,或者一些青桐丛丛林立,毫不拘束、任意生长,像一些任性的孩子,在这个原生态的森林中遍地丛生。借着山势,透过这些树木的缝隙,我们可以隐约窥见周围起起伏伏的山峦,丛丛蔟簇的野枫、黄栌、柿子树把群山点染得斑驳明丽,像一抹晚霞铺洒在山坳里。
腐朽的木根、怪异的石壁,狭窄的岩缝和垂在岩边的野菊花,都会引我们驻足,观望。山中有诗云“红叶居山久,春萌秋盛开。劝君莫采摘,美从自然来。”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然生长,很少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偶尔有“四龙盘凤”“仙台齐柏”的字迹,也是因景而设,增添情趣。林中异常清幽,天空明朗,阳光穿过树隙铺陈在山脊和落叶上,打破林中的宁静。停下脚步,停止喊山,静坐石级,我们便会听见清脆的鸟鸣从山间传来,仿佛绕着山脊盘旋了一圈,然后送入你的耳底。最后,阳光仿佛一下子倾泻下来,把我们托上了山顶,红透了野枫、黄栌一下子把我们包围,我们就像蒸腾起来的火焰,与周围的群山一起燃烧起来。一座山把山西、河北一分为二,可是,秀丽的大好河山没有界限,放眼望去,在光与影的交织中,群山连绵起伏,层林尽染,一片秋光无限好!
站在漆树滩的顶峰遥望仙台山,在一片雾霭岚烟里,它像静立修行的仙人,长衣拂袖,孑然肃立,若隐若现。我将伴着红叶,踏着幽长的山谷,去寻觅古拙朴野的仙人,看它拥有怎样的奇灵幻境,迷得山川苍翠、古意盎然、红枫遍野。有诗人赞曰:“井陉山水美如画,仙台秋叶红胜葩。”
秋风习习,白云悠悠。仙台主峰石级很高,用硕大方正的石块砌成,一级一级,大小均匀,它们用坚硬的身躯为这座山峰架起了一道天梯。每走几步,就要大口地喘气,缘何叫仙山,仙人居住的山,是让你随便爬上去的。不过也好,就着换气的当口,黄艳艳、红彤彤的树木依着山势,在岩角伫立在你的面前,它们的娇艳是与生俱来的,不做作,不张扬,只占据石缝一角,婀娜有姿、灿烂生长。采一片红叶,透视阳光,一瞬间你便被醉人的酒红俘获了,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或者,你走到山势拐角,总有一株松柏长于崖上,他和山体构成和谐的画面,颇有华山小松之姿。就是这样,一步一景,情随景动。走累了,便斜倚栏杆,让高海拔的山风吹拂起我长长的秀发。秋风舒爽,仿佛从山的那一边吹来,山的那一边一定还有山,风的尽头还是风。汗水打湿额头,脸颊绯红,唯有如此,我才会站在一个高高的位置,尽览群峰起伏、层峦叠嶂、万山红遍。秋天,是仙台山最美的季节,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一抹颜色都充满着温暖又迷人的秋意,就像打翻了的调色盘,融在这幅秋意浓浓的画卷中。
等我们走下山,和芳芳、剑新、心祯姐在石砌的老屋前合影,老屋古朴典雅,藤蔓匝墙,颇具古意。往回走时,我们又捡起许多黄栌,野枫的叶子,还采了一束小兰花,夹在了书页里。一路上我们尽踏着红叶上山,沿着曲径通幽的山谷盘旋,顺着高大的石级登高望远,实际,我也沿着崎岖的山径一直在寻找,除了仙台山本身,它还“仙”在哪里?
我想,我找到了,仙台山没有“仙”。它有的只是生长了几十年、几百年的苍松古柏;是郁郁葱葱、苍苍莽莽的植被草木;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曲径通幽、秋风画境;还有就是上天赋予它的空灵清透、天意盎然……这就是仙,是“仙气”,正如林中石刻写“花木虽无言,与人同生命。”走近它,你便回归了自然,身心惬意,悠哉游哉,岂不也成了仙?
2018年10月26日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