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读《重新定义公司》,依然像去年第一次读时那样难掩内心的激动。这本书讲谷歌的工作之道,虽然可能不能尽然,但已经非常棒了。谷歌毫无疑问是一家伟大的公司(FACEBOOK和亚马逊也是),围绕自己的使命和文化理念探索出了很多新的管理之道,令人敬佩不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一定要扁平,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动性,释放创造力,共同创造奇迹。然后又想到《创新公司》,也是去年读的,这是我2016年读过的印象最为深刻的两本书(作为金融科技公司,何尝又不是创意公司,这些公司对现代金融的借鉴意义非常之大)。由《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又联想到乔布斯,翻出来艾萨克森的《乔布斯传》,因为皮克斯和乔布斯的渊源太深了,《创新公司》的一些细节常常令人动容,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乔布斯花了几年时间主持建造皮克斯的大楼,其中一点就是为了大家在走动时能够更多的遇到,进而更多的交流(谷歌的餐厅据说设计的排队时间为4分钟,正好让大家互动)。然后又想到如日中天的马斯克(前两天老婆提到特斯拉很酷,其实拥有一辆特斯拉也一直是我所想的),翻出《硅谷钢铁侠》,这些神一样的人物简直令人望尘莫及。好书太多,自己又太贪心。
把乔布斯和马斯克这些人当神崇拜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真正影响的人有多少?因为赶时髦现象在各个领域都存在——自己其实也有时髦心态,很容易受到左右。不过我越来越觉得,真正能影响到我们的,一定是我们骨子里已经有了的那部分,恰如火花与火花相遇,令人激动不已,这样才可能真正被影响。无论做人还是经营企业,在我们懵懂起步时,都需要一些伟大的人和伟大的公司作为榜样,他们是模子,是标准。但他们主要是启发我们,照耀我们,浇灌我们,把我们的心门叩开,让我们内在的“本有”恣意流淌。所以我们不是要模仿成为他们,而是最终成为自己。比如如果你骨子里就是包容和开放的,那么一见到互联网或者听闻它的理念,就一定会有一种异常的亲切感,很容易受到吸引,在这种吸引下不断延展开来,可以做很多符合内心的事情。为什么有时候会发现平时籍籍无名的人突然爆发了出来?我想其中之一就是找到了他们合适的轨道,做特别符合内心的事情,爆发出特别的热情和激情。
阅读这些人的经历和这些企业的经验,最大的感受有两个。一是一定要有梦想,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演讲那样,我们必须追寻自己的内心,不断的寻找,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些人做的都是伟大的事业,我们也许未必能够想这么大,但高一点还是可以的,比如如何真正做普惠金融,解决穷人的融资难题?孟加拉尤努斯成功的穷人银行并没有复制到国内,如今我们的现状改善的依然有限,蚂蚁金服这类公司已经在试图发起革命了,但还远远不够(马云说,要让老太太享受总统级的金融服务,还是很令人敬佩的)。要解决异常的难题,就需要新的思路和眼界,这就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道路。二是遵循内心,活出自己,就一定能成功。成功有时很难,但有时可能也容易,我们只需要充分活出自己,方法就是不断受标杆式人物的影响,提升自己和激发自己,与价值观相同的人一起共事和互相碰撞,追寻共同的事业,就会不断的自然走向完成。
当下的自己,真的前所未有的渴望这种单纯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