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
李沆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有“圣相”之美誉,史称其为相“光明正大”。
01、才华横溢,倍受欣赏
李沆年轻时喜欢学习,且不拘小格,不会因为一点小的过失而感到苦恼,其父李炳曾对别人说:“这个孩子他日一定会官至宰相。”
980年,李沆中进士甲科,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因太子祭祀成人礼,升任太子右赞善大夫。
李沆在通判潭州时,为人豁达大度,做事勤勉,转运使赵昌说他有宰相之量,当时长沙守何承矩也器重他,认为他将来会做宰相。
983年,李沆成为一名编修国史的文员。一次相府召他考试,写约束边将的诏书。
因李沆发挥出色,宋太宗看后很高兴,立即命他以原职在弘文馆当值,并赐五品官服。
986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自荐,太宗对宰相说:“李沆、宋湜,都是有才能的人,可以让他们一同考试。”
第二天,一并获授右补阙、知制诰。李沆职位低于王化基与宋湜,太宗特别升他的职务于三人之首,赐给各人钱百万。
又因李沆素来贫困,多欠别人的钱,太宗另外赐钱三十万给他偿债。
02、清正廉洁,被器重
李沆天性正直诚信,他性格内敛,但他识大体做事谨慎,淡泊名利在朝廷颇有声望。
他因接待宾客时少言寡语而被讥讽为“无口匏(没嘴儿葫芦)”。
他严格遵循一切规章制度,拒绝一切私下请求。退朝回家后,他终日端坐,审视内心。
987年,李沆与翰林学士宋白一起知贡举。宋白接受贿赂,导致很多举子被无端黜落,京城很快非议宋白,使得宋太宗不得不组织重新考试。
李沆作为副主考却没有人指责和批评,宋太宗认为李沆正派,便提拔他为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亲信和顾问。
03、风度端庄,被太宗欣赏
991年,李沆任同判吏部流内铨,他在任职期间,主张对地方官员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清查,清除了一批贪官污吏。
平时处理公务,他也是格外认真,让当时的人敬佩不已。
李沆在皇帝身边,从不阿谀奉承,更不为自己谋取私利,反而经常劝谏宋太宗勤政爱民。
宋太宗又提拔他执掌朝廷内外的人事任免权,李沆以自己的公道正派和选人用人的慧眼经住了皇帝的考验。
李沆的才华、风度为太宗所欣赏,他曾侍奉太宗参与曲宴,太宗目送他说:“李沆风度端庄稳正,确实是显贵的人。”
同年九月,升任给事中、参知政事。993年十月,以本职罢参知政事,任奉朝请。
不久后,李沆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未等服丧期满就被起用,外任升州知州。尚未成行,又被改授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
04、尽心尽力辅导太子
995年八月,寿王赵恒(宋真宗)被立为太子,李沆升任礼部侍郎,与李至同兼太子宾客,太宗诏赵恒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
李沆扛住了所有压力,顶着所有人质疑的目光,辅佐在太子身旁,为太子登基为帝、稳固国家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沆非常了解自己这位学生;生于深宫、长于妇人,全然不知民间疾苦。只知声色犬马,则于政于国皆不益。
李沆常常叫太子读《春秋》,给他讲历代圣贤故事,李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赵宋王朝的第三位继承人。
05、为相勤勤恳恳
997年三月,真宗即位,四月,真宗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宋真宗即位,那个时期北有辽国不断骚扰,西有西夏虎视眈眈,内有益州王均叛乱。
可谓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稳定成了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面对复杂的国内国外形势,李沆以殚精竭虑的态度埋头工作,处置各种事物。
宋真宗初即位,刚刚开始理政,李沆每天都要将天下水旱盗贼之事上奏。
他的同年、参知政事王旦认为,这些琐碎小事由一般朝臣处理即可,不需要劳烦皇帝。
李沆说:“皇帝还年轻,应该让他知道民间疾苦。不然,皇帝就算不留意声色犬马,也会大兴土木、擅动刀兵、求神祭祀。”
李沆认为:朝廷的法律制度已经完备,政府及大小官员只要不违祖制,恪尽职守即可致天下太平。
在担任宰相期间坚持依律行事,讲究光明正大,公正无私,不邀宠媚上,不标新立异。
李沆任宰相的几年中,是整个宋朝国内外最平静的一个时期,战火稍息,局势渐稳,经济和社会呈现繁荣之态。
998年十月,李沆以本职与兵部尚书张齐贤同任平章事,李沆兼任监修国史,参与重修《太祖实录》。
999年六月,李沆呈上重修《太祖实录》共五十卷。当时参与编修之人都受到加官增封的奖赏,只有李沆恳切推辞,真宗允准。
06、慧眼识人,料事如神
李沆最善于慧眼识人,看人很准。宋真宗即位之初,曾经问李沆,治国之道应首先注意什么?李沆回答道:
“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宋真宗忙问哪些人属于这种人?李沆说梅询、曾致尧、李夷庚就是。
史书记载,梅询为人“卞急好进”,喜欢高谈阔论,却眼高手低,多次因违法乱纪而被降职。
曾致尧是曾巩的祖父,为人刚直、轻率,做事欠考虑。宋太祖曾说他“所言刻薄不可行”,属于做事孟浪的人。
当时朝廷派曾致尧辅佐温仲舒安抚陕西,他竟然在殿门前口无遮拦,放言温仲舒“不足与共事”,全无大局观念,李沆不得不派人取代他。
李夷庚是个两面派,通判南海之时,曾经不辨真相诬告上官受贿,导致上司受到冤屈。
李沆对“新进喜事之人”他敬而远之,对“兴利除害”之举,他“一切报罢之”。
他认为所谓“兴利除害”,不过是“新进喜事之人”为了个人目的,巧立名目蛊惑皇帝而已。
他对丁谓的看法,更能表现出李沆的远见卓识。丁谓少年成名,做事精明干练,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寇准与丁谓私交不错,特别看重丁谓的才学,多次向宰相李沆推荐丁谓。
李沆看不起丁的为人,对寇准说:“观其为人,能让他高居人上吗?”
寇准则说:“像丁谓这样有才干的人,你怎么可能长期压制,使他久居人下呢?”
李沆苦笑着说:“等你将来后悔的时候,会想起我说的话的。”
1019寇准再度拜相,他举荐“机敏有智谋”的丁谓担任参知政事,却又因小故而得罪丁谓。
丁谓怀恨在心,竟勾结对寇准不满的刘皇后等人,将寇准一贬再贬。至此,寇准不得不拜服李沆的先见之明。
07、知人善任,严守原则
李沆在执政过程中,严守自己选拔人才的原则,即按资格用人。
他力主安静,稳定政局,建议真宗“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
李沆用人不为私,善于察人,也乐于推荐和提拔人才,曾举荐了张咏、晁迥等人。
张咏曾是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曾经发明交子,促进了货币流通。
张咏在做官时宽以待百姓,但在对待下属时却十分严厉。曾经因为一名官吏从钱库走出时拿了一枚钱币,便命属下杖责这名官吏。
而张咏则写下判书:“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然后拿着自己的剑斩下这名官吏的头。
晁迥任职期间,献《咸平新书》50篇、《理枢》1篇。因其文才颇佳、见解颇深,真宗甚是喜爱,晁迥因而被拜授右司谏、知制诰,任刑部尚书。
李沆死后二十多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宋真宗反对说:“李沆曾说他不是君子。”
李沆被真宗信任倚重达如此程度,此事也深为欧阳修等人所感慨。
08、重视制度,不徇私情。
李沆是个非常重视制度的人,他自己便曾公开表示,“我对国家没有什么功绩,如果硬说有一点的话。
那就是我曾尽一切努力防止那些急于升官者的人情包围,使国家的制度不被扰乱。”
李沆为人正直,办事公允讲原则,从不徇私情,对待皇帝和皇亲国戚也不例外。
一天晚上,真宗派使者拿着自己的手诏到两省,想让宰相升刘氏为贵妃。
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凑近使者说:“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真宗便不再提起此事。
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兼相印,真宗又问李沆,李沆说:“执行奖赏制度,须有本人亲身干的成绩。
石保吉凭借亲戚乡里的缘故,没有攻城作战之功,依靠我授以官职,恐怕会使众人的非议到处流传。”
另一天真宗又再三问起石保吉的事,李沆像当初那样坚持原议,此事即停止。
直到李沆去世后,石保吉才获授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
09、清心寡欲,勤俭持家
李沆还注意勤俭持家,家里住宅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之地,很多人劝他换间较大的房子。
他对家人说:“我们身食朝廷厚禄,不时还有意外的赏赐,用得来的俸禄也可用以修理住宅。
现在买新的住宅,须一年修缮好,人一生早晚都没法保全,又怎么能长久居住呢?
李沆堂屋前的药栏曾经坏了,其妻告诫守屋的人不要修补,以此来试探李沆,李沆早晚都看见它,经过一个月始终不说。
妻子把这事告诉李沆,李沆说:“怎么能因这事改变我一贯的想法!”家人劝他好好修缮住宅,他未曾回答。
10、为人光明磊落,从不密奏
李沆为人光明磊落,不喜旁人的阿谀附和,也不喜向皇帝进密奏之言。
有一次真宗问他:“别人都有密奏,您独独没有,为什么?”
李沆回答说:“臣蒙皇恩授以宰相之职,公事就公开说明它,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
一般密奏的大臣,不是说坏话的人就是谄媚之人,臣平常就憎恨他们,怎么能明知是错还是照样去做。”
11、厚待仆人女儿
李沆心地善良,对待仆人,和颜悦色,没有主人的架子,他厚待仆人的女儿被传为美谈。
他家中一位仆人,欠了他数万银两居然逃跑了。那人的女儿虽然只有十岁,却非常懂事。
那个小女孩仪容美丽,自己做了一张券系在腰带上,愿意把自己卖到宅子里做事来替父母还债。
李沆非常同情她,对夫人说:“希望夫人对她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养在家中,以妇德来教导她,等到她长大后,为她找一个夫婿出嫁。
只要请夫人亲自为她行结缡礼,来主持她的婚礼,但婚礼务必要明洁。”
夫人像李沆所说的那样对待那个女孩,等到她及笄后,为她找到一个好夫婿,准备陪嫁的财物来送她出嫁。
女孩果然志节坚贞,她的双亲后来回到旧都,听说此事后,深深地感激李沆至刻骨铭心。
李沆病重时,夫妇二人刲股做成羹来赠给他喝,等到李沆去世后,二人为他居丧三年。
那位女儿和丈夫,经常来李家孝敬李沆的夫人,奉之如同亲母。
12、为人谦虚,胸怀宽广,有长者之风
李沆为相时,有一位书生叩有一位书生叩马献上书状,批评李沆的缺点。李沆谦虚地道谢:“等我回家后,再详细阅览!”
书生大怒,立即责骂李沆说:“你居大位而不能康济天下,又不引咎辞职,让位给别人,妨害贤能之士的仕途,你能不感到惭愧吗?”
李沆马上恭敬地说:“我屡次求请辞退,无奈皇上没有允许,所以我不敢走!”
他和这位书生谈话,始终没有发脾气或忤逆的意思。
曾有人上封事指责宰相的过失,请求将其罢免,真宗看完封书后不高兴,认为这些人只是想自求仕进,应当予以严厉责备。
李沆说:“朝廷进来大开言路,如果言之有理,应该加以表彰奖赏,如果不妥那么留中处理就可以了。
何况臣等没有才能,备员台辅之职,如果被罢免,这是进谏之人对朝廷有补益。”真宗感叹道:“您真是一位长者啊。”
13、留守京师,坐镇后方
辽军侵犯边境,真宗亲自北征,命李沆任东京(开封)留守,坐镇后方。
当时的大臣都畏惧李沆的威望,心怀异心之人更是不敢胡作非为。
所以在他留守期间虽然没有杀害一个人,却使整个京城氛围格外安宁,朝政没有受到影响。
宋真宗班师回朝后,李沆亲自在郊区迎接。宋真宗十分欣喜李沆能够将京城治理的井井有条。
真宗命他坐下摆好酒,连加慰劳,还赏赐给李沆许多金银珠宝。
14、文学成就卓著
李沆文学成就卓著,李沆以继承韩愈、柳宗元自许,倡导古文运动,《全宋文》录有其文。
他的诗不太多却意境深远,《全宋诗》录有李沆的诗三首:
《伏睹禁林新成盛事辄思歌咏不避荒芜上李学士》、《贡院销宿闻吕员外使高丽赠徐骑省》、《题六和塔》。
15、备极哀荣
1004年七月初三,李沆在早朝至待漏舍时,因病回府。真宗命太医前往诊视,派去抚问的使者相望于道。
七月初四,真宗亲自驾临探问,赐白金五千两。真宗回宫后,李沆即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真宗闻讯后非常悲痛,再次前往拜灵痛哭,对左右说:
“李沆作为大臣,忠心善良纯正厚道,自始至终都一样,怎么会想到他不享有长寿!”
说完又哭了起来。旋即下诏为他辍朝五日,追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
1005年五月,李沆归葬河南府洛阳县贤相乡积润里,葬于其父李炳的墓旁。
李沆德才兼备、严于律己、善于识才;对人宽容大度、做事大公无私;对皇上赤胆忠心、敢于指出其不道之处,因此拥有“圣相”之美誉。